黄孝民收藏的父亲画作
黄孝民介绍绘制国画图案的陶瓷
黄家泽(1911-1985),号石潭,晚年号金山老人,潮州著名画家,自幼喜爱美术,1927年考进上海美术专科大学,得刘海粟、王个簃、诸乐三等著名画家指导,毕业后留校任教。与徐悲鸿、诸闻韵等名师为师友。作品在艺术上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又汲取了西洋画的长处,画面笔墨淋漓,章法各异,古朴苍润,神韵叠出,闪耀着作者灼灼逼人的艺术才华。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潮汕大地文脉赓续、代有才人。在潮州,就有这样一位爱国画家——黄家泽。他怀着兴学育才、振兴家乡之心,从上海学成返乡后创办了潮州首个新型艺术学校——潮州艺校,并把国画艺术与潮州陶瓷制作相结合,培育出一批知名画家学者和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在其50多年艺术生涯中,为推动潮州艺术教育发展和彩瓷创新贡献了一生的力量。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黄家泽后人黄孝民、学生罗佳,聆听这段潮人故事。
怀兴学之心创办首个新型艺术学校
“父亲黄家泽是艺术大师刘海粟、著名画家王个簃和诸乐三的得意门生,他创立了潮州首个私立艺术学校,做过多任校长,退休后又牵头成立金山画苑,将潮州的艺术品推出国门,还将国画与陶瓷制作结合起来……”黄孝民感慨道,父亲的一生,不仅投身于艺术教育和家乡发展,也影响了许多年轻人的一生。
据黄孝民介绍,他的父亲黄家泽出生于贫困家庭,从小就展露出了画画天赋,十岁便能临摹巨幅人物画及山水花鸟,1927年,他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后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31年,因思念家乡、恭敬桑梓,黄家泽毅然返回潮州。
怀着爱国爱乡、兴学育才的強烈愿望,1938年,黄家泽与几位老师多方筹集,创办了一所新型的艺术学校——潮州艺校,并任校长,黄孝民介绍道,“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该艺校师生也在校长的带领下,通过绘制抗日宣传画、举办抗日漫画展、走上街头号召民众抗日救国等积极参与到抗战一线宣传中去。”
其间,因战事吃紧,艺校被迫疏散。不过,1946年,黄家泽又着手复办学校。这次,为了能容纳更多学生,学校扩大并改名“潮州义安初级中学”,仍保留艺术班。黄孝民自豪地告诉记者:“该学校实行奖学金制度,对贫困学生给予半费或免费学习,加上校长有名气,学校师资强、教学好,自然口碑好,今汕头澄海、揭阳和梅州等周边学子都慕名而来,招生人数比以往有了成倍增长。”
在父亲兴学育才事业中,最让黄孝民印象深刻的,则是一件“神秘消失的巨款”事件——小时候,因家庭拮据,黄孝民从小与9个兄弟姐妹住在同一间房子里,几个小孩要共挤一张床,十分逼仄。远在新加坡经商的外公外婆曾寄来一笔巨款,让女儿女婿购买一间稍大点的房子,以改善生活质量。但是,黄家泽手握这笔巨款,看着因战乱而残破的校舍,却毅然将钱挪作学校经费,用于购买物理和化学新仪器、生物标本、扩大图书馆、发教师工资等,这也让全家人的新房子化为泡影,但黄孝民却因此对父亲肃然起敬。
探索国画与彩瓷融合创新受市场肯定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黄家泽将学校的一切财产登记造册,如数交给人民政府,自己则继续在教坛艺苑的园地上辛勤耕耘,乃至在退休后,“退而不休”也变成了常态。
黄家泽的学生、也是他的儿媳罗佳告诉记者,1972年,在年过六旬的黄家泽牵头组织下,潮汕地区第一个集中管理和出售艺术家画作的画苑——“金山画苑”成立,几十名艺术家相聚在此交流作画,所创作的作品被送去广州东方宾馆、流花宾馆等地方展销、出口。“当时,许多外商和华侨刚开始走进广州,画苑送去的画作也受到美国、新加坡等商人的欢迎,不仅为国家争取了外汇,也推广了中华艺术和文化交流。”罗佳说。
另一方面,许多有志学生慕名前来金山画苑求学,黄家泽也无偿教授国画技法,因此,该画苑也走出了一批知名画家。
“老师的退休生活远不止于此,两年后,‘金山国画瓷厂’成立,他又担任艺术顾问,并首次尝试将潮州陶瓷制作工艺与国画相结合”,据罗佳回忆,黄家泽在国画瓷厂中开班教授工艺师,培养了一批彩瓷优秀设计人员和工艺美术师,同时,这种“国画+陶瓷”的创新形式也受到市场肯定和欢迎,迎来喜人销量。
“父亲的艺术天赋,对艺术的执着和创新,也影响了我的一生。”黄孝民告诉记者,从小受到艺术熏陶的他也喜欢绘画,改革开放后,社会创业氛围日甚,黄孝民看到父亲“国画+陶瓷”的创新想法后,便与妻子罗佳一同加入创业大军,发挥绘画优势,相继推出了牡丹富贵等招牌彩瓷产品、远销海外。
黄孝民告诉记者,今年初起,他开始着手制作一本纪念画册,囊括父亲150幅以上作品,预计将在今年10月推出。而黄家泽的学生听闻了这个好消息后,也纷纷联系上黄孝民,表示要参与其中。
如今,潮州市正着手打造古城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挖掘、保护许多展现潮人精神的历史故事。对此,黄孝民也感慨道:“希望自己有关父亲的珍贵记忆能保留下来,给更多的年轻一代弘扬潮州优秀传统文化以激励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