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通讯员 陈永福
海南西岛,烈日之下有这么一群身着戎装的年轻姑娘。她们有的手持望远镜目视远方,有的认真擦拭着着手中的步枪,有的则昂首阔步,仿佛即将奔赴战场……
这是来自广州雕塑家的雕塑作品《西岛女民兵》。
6月21日,海南三亚市西岛女子民兵连展览馆举行“西岛女民兵”雕像揭牌仪式。这件铜像由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于今年历时半年创作而成,取材自闻名全国的“西岛女民兵”故事。开幕式当天,雕塑的原型人物、“八姐妹炮班”中7位成员出席揭幕仪式,为这座接近1:1铸造的雕塑亲手揭开红布。
此尊“西岛女民兵”雕像作品也入选6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
西岛女民兵的故事当年可是家喻户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风靡全国的电影《海霞》,人物原型就是西岛上的女民兵。
1959年,为加强南海国防前哨的防御力量,西岛组建民兵营,女民兵炮班也由此诞生。陈美、陈发妹、陈香兰、陈宏柳、苏兰新、苏日农、王乃连和王乃花8位西岛上的渔家姑娘凭着对西岛的一腔热爱,加入女民兵炮班的行列。当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17岁,被誉为“八姐妹炮班”。
1963年,八姐妹炮班参加海南军区炮兵实弹射击比武,与正规作战部队的6个炮班同场竞技,射击目标是数公里外仅1米高的电线杆。当时6个部队炮班都没有击中。八姐妹炮班则三发两中,勇夺第一,从此“一炮成名”。“炮班八姐妹”用青春守卫着西岛这方热土,事迹传遍全国。
为了真实还原“八姐妹”的英姿,许鸿飞在今年年初便奔赴海南西岛实地考察,在创作中搜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力图在作品中还原炮班队员日常训练、护卫海防的场景。
“作品应能记录时代。”许鸿飞用一个个雕塑设计时的细节展示对时代场景的还原:女民兵们头上戴的竹编斗笠外形特别,是岛上特有的形制;她们身上背的步枪、扎的辫子都经过大量的考证;边上的女孩手上握着一枚海螺,而当年训练时,女民兵们正是以海螺生为号集结……正是这些西岛的特征,让作品真实可感,经得起推敲。
许鸿飞说。“我在作品上记录她们每个人的名字。西岛是个旅游胜地,希望这件铜像能让游客们都驻足停下,了解这座岛上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