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莹(图中红衣)带领“雨燕”团队运营着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IC爱创空间”。(摄影:齐洁爽)
1989年8月,张莹莹出生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三四岁时,因为一场近乎致命的小儿麻痹症,张莹莹成为一名肢体残障者。幸运的是,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张莹莹不仅阳光自信,还帮助众多残障人士找到了自立自强的路。日前,在龙华区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IC爱创空间,记者见到了这位人们口中的“小太阳”:红衣黑裙、笑意盈盈,张莹莹灵活操控着电动代步车忙前忙后。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孩,带领团队成立了4家社会组织、2家企业,在岗员工90%以上是残障者和残障儿童家属,帮助2700多名残障者成功就业,助力贫困地区残障者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残障者多元化就业创业模式。
来深追梦的“雨燕”,要带领更多残友勇敢“起飞”
2011年,张莹莹大学毕业。家人帮她联系好了县城的工作,学校也向她发出了留校的邀请,而她却一心想要来深圳闯一闯未来。残障者找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座城市给予了她坚定留下来的信心。
2015年,深圳的无障碍公租房小区龙悦居面向残障者开放申请,张莹莹的申请顺利通过,在深圳稳稳地安了家。入住后,她发现许多残障邻居面临着就业方面的困难,在利用自身资源帮大家找工作的过程中,她萌发出投身残疾人服务事业的想法。2016年,张莹莹从原单位辞职,和做公益的伙伴们注册了“深圳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对这个群体的了解,帮助到更多残障人士。”
2018年,张莹莹与龙华区残联筹划创办IC爱创空间,全称为“龙华区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该项目为创业初期及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孵化服务,为他们提供资源整合、心理支持、创业孵化、技能培训、法律服务、政策咨询六大服务。来深圳追梦的张莹莹,带领更多的残友和她一起“飞翔”起来,勇敢追梦。
精细化助残,让残障者拥有更多人生可能
张莹莹告诉记者,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最迫切的是建立信心,勇敢迈出家门。因此,在IC爱创空间提供的服务中,就包括语言专业培训、心理辅导、就业对接等内容。根据残障类型精准化的匹配,团队实现了“残障伙伴们走得出去,让企业走得进来”的目标。
“残障伙伴们集中居住的地方,是我们工作的首站。”张莹莹说,团队会在每一次活动开展前,在当地进行精细化调研,进而组织合适的活动、提供恰当的帮扶形式。如今,“雨燕”的活动范围拓展到全国。前不久,在广州开展的一次沙龙培训上,她了解到残障伙伴们对短视频方向的兴趣,便着手开展起了技术培训和职业匹配。此外,张莹莹还积极推动“互联网+就业”,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以需求为导向,使残障者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如果做不到精准化的匹配,就很难调动起大家的动力。”
“要先打破对残障人士的传统认知。”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兴起,张莹莹敏锐地发现了人工智能领域后台数据录入对人力的大量需求,这对于残障者来说是个绝佳的就业机会,于是她开始培训残障者进入这一领域。“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很多都是视障人士,还有一位视障伙伴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水中瑜伽教练。”
记者在IC爱创空间了解到,该项目已成功开发出互联网开发、翻译、外贸、教育、花艺、人工智能、3D打印、人力资源等十余种岗位,一些重度残障者还可居家就业。目前团队已孵化23家企业及社会组织,科技企业居多。以创业带动就业,残障伙伴们的收获与新生,也成为了张莹莹的动力来源。
扶贫济困、助残圆梦 “雨燕”振翅不停歇
2020年母亲节,张莹莹收到了一名外省受帮扶残障伙伴打来的电话,“张老师,我拿到了第一份收入!我给妈妈买了一份母亲节礼物,这是我长到38岁以来给她买的第一份礼物。”“38岁的第一次”,让张莹莹十分触动,她期望在更广范围实现残障者的人生价值。
为此,张莹莹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带领团队连续3年赴深圳对口扶贫的广西东兰县、凤山县,开展心理辅导、就业上岗等培训,由依赖政策帮扶转向创业就业脱贫。
“五个养猪人”是张莹莹组织策划的对口精准扶贫公益助残项目,依托凤山县贫困残障者创办的专业养殖合作社,以“我有一头猪养在凤山”为卖点,通过年猪定制、天然喂养、线上养猪、智能呈现等方式“助残圆梦”。
“领养者在手机上就能看自己领养的猪在农户家吃什么,走了什么地方,是名副其实的走地猪。”据介绍,50头年猪一经推出,便被个人及爱心企业全部领养。此外,张莹莹还组织团队在凤山县开展“残障者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包含电商客服、直播带货、抖音制作等课程,共有57名当地残障者受益。
“以点带面地培养当地的优秀残障伙伴,为有积极性、有想法的伙伴提供来深学习交流的机会,当他们回到家乡,会带动当地更多的残障人士就业,把好的就业模式进行复制。”据了解,在该模式的带动下,受助残障者的收入明显提升,收入高的每个月可达7000元。
从2011年只身来深打拼,到如今拥有幸福的家庭和为之拼搏的事业。张莹莹说,10年间,是志愿者们的热心帮助和社会各界的温暖,让她拥有了帮助更多人的力量。未来,她希望以不断学习,跟上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掘更多适合残障者发展的道路,让优秀的助残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
(作者单位: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