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学的永恒力量,许渊冲经典译本分享会在沪举办
  • 来源:云上岭南
  • 作者:何晶
  • 发表时间:2021-06-20 17:22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图/主办方提供

6月17日上午,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逝世,享年100岁。许渊冲是“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亚洲首位“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获得者,诸多外国经典名著通过他的优美译笔走近中国读者。

在今年4月18日许渊冲百岁生日之际,浙江文艺出版社“可以文化”与草鹭文化合作,特别推出了“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约翰•克里斯朵夫》)许渊冲百岁诞辰珍藏纪念版。 

 

6月19日,文学经典中的永恒力量——许渊冲译“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分享会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举行。复旦大学教授王宏图、翻译家黄昱宁、评论家周立民,以及青年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张怡微出席,四位嘉宾围绕许渊冲译“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的出版及意义展开对话。

 在王宏图看来,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让现代小说的技法达到了精湛的地步。“福楼拜早年留下的很多手稿都是浪漫主义作品,《包法利夫人》是他成功的转型之作,他希望把小说提高到诗的品格,准确如科学,又有诗一样的节奏,而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也是追求美到了极致。”王宏图说,“在许先生身上,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译者的焦虑,他觉得译者被原作者巨大的身影覆盖,因此要站起来反抗,要译得更美。某些程度上说,他是在焦虑下生长起来的,他要和原作‘斗争’,树立自己的特色。”

 黄昱宁认为,《红与黑》的序言完整讲述了许渊冲对翻译的观念,“我们对许先生的翻译风格有些比较标签的想法,比方说许渊冲先生比较狂,有竞赛感,很多译者不敢这样提,这样就好像是作者与译者、译者与译者、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会引起一些争议。但他也讲到翻译无外乎是意译和直译两种,不可能存在100%的直译和意译,关键是度怎样掌握。他讲的很有实践性、操作性,并不是仅仅用一个狂字能解释的。” 

 张怡微则说,许渊冲先生除了翻译法国小说还翻译了《唐诗三百首》和《道德经》,做了文化传递的工作。“他翻译的小说节奏感很好,他用自己的理解和对音韵的把握,将汉语的美和外语的美相结合在一起,这本身就是艺术创作。许先生是坚持理想的人,到底是什么给了他这么大的力量?我相信还是从文学经典中来的。”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