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小星山岛 :红色海岛 蓝色牧场
小星山岛位于惠州市惠东县大星山西南4.5公里,是大亚湾口东侧最大的岛,为航海之望山。该岛形似马头,长1.89公里,最宽1.21公里,峰腰处窄0.3公里,岸线长6.2公里,面积1.27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48.7米,由上侏罗凝灰质流纹斑岩构成。全岛为山丘地,中部主峰海拔148.7米,东部山峰海拔129.5米,西南低。表层为泥沙土,长有芒草、白藤、竹、杂树等。石质岸,北、东、南岸多悬崖峭壁。
小星山海域风景瑰丽。(摄影:周楠)
在惠州海域星罗棋布的海岛中,小星山岛被当地人昵称为“星仔”。该岛形似马头,大部分被灌丛等植被覆盖,还出产惠州海岛中特有的托竹,岛上还有清泉常年流淌。小星山岛为无居民岛,除了小星山战斗遗址、鲍鱼养殖场旧址,还有渔民供奉的妈祖庙。
采访团抵近小星山岛(图左)附近。(摄影:周楠)
植被覆盖犹如海上绿洲
小星山岛与惠州市惠东县港口的半岛大星山隔海相望,在港口海边稍稍往东南眺望,便可以看见小星山岛在远方的海面上漂浮。由于离岸仅4.5公里,采访团乘坐的中国海监9054船从港口渔政码头出发,仅仅耗时20分钟便抵达小星山岛附近海域。
小星山海域怪石嶙峋,风景瑰丽。(摄影:周楠)
小星山岛东西走向。在湛蓝的海域中,小星山岛犹如海上绿洲,岛体大部分被植被覆盖,仅岛四周临海的大部分岩石裸露。据《惠阳地区地名志》(1988年版)记载,小星山岛形状与大星山相似,因比大星山小,故名。其主峰海拔148.7米,由花岗岩组成,山顶杂草丛生,覆盖面积达80%,东、南、北三面悬崖峭壁,崎岖险要,西面平坦,有小路直达主峰。大亚湾海域范围内平均潮差变化都很小,辣甲列岛、沱泞列岛、小星山岛等岛屿,其平均潮差均在1.0米以下。小星山岛岸为石质岸,面向内海的岛岸,风平浪静,靠外海的岛岸,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壮之景。
独有金竹清水长流
小星山开发程度低,但岛上及周边资源相对丰富。在惠州众多海岛中,小星山岛比较特殊。覆盖小星山岛的植被是天然植被,由常绿灌丛和草丛组成,密生成林状。在小星山岛上,有一种惠州海岛中特有的托竹灌丛,面积约1平方公里。托竹又称金竹,当地人称,这种植物直径只有成人尾指粗细,个头却比成人高。即便有小径上山,但因为植被过密,要登上小星山岛的顶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星山附近怪石嶙峋,风光优美。(摄影:周楠)
小星山岛还有一绝,那就是岛上有清水,长年不绝。在这个海上孤岛上,四周都是咸咸的海水,汩汩清泉在岛上流淌,让无数游客惊喜。不过,这流淌在岩石上和灌丛下的清水,是泉水还是植物集雨水,至今没有权威说法。
老连长在沙盘前讲述当年小星山战斗的过程。(摄影:周楠)
因港口民兵连成为红色海岛
小星山岛地理位置特殊,是南海前哨。
1962年10月7日,一股美蒋武装特务从台湾偷登小星山岛。港口民兵连获得敌特来犯情报后,当天下午2时30分,连长张苞迅速组织连队,带领21名民兵飞舟渡海直扑小星山岛。经过10个小时浴血奋战,这股美蒋武装特务被打死打伤3人、俘虏9人,缴获枪支电台等物资,首创民兵单独作战取得胜利的光辉战例。港口民兵连后被广州军区授予“英雄民兵连”称号,追认战斗中牺牲的张苞、徐景松、马德强为革命烈士。1964年以港口“英雄民兵连”为题材的《南海长城》被搬上银幕,从此,港口“英雄民兵连”的事迹传遍全国,小星山岛也从此成为红色海岛而誉满天下。
港口民兵连老连长王木生说,小星山岛已成为港口民兵连的精神丰碑,每年很多外地军官造访,港口民兵连也经常组织民兵到岛上去瞻仰战斗遗址、开展国防教育。
采访团探访小星山妈祖庙。(摄影:周楠)
除了小星山战斗遗址,小星山岛上最重要的人文景观,应该是西面登山小径口旁的妈祖庙。该庙是个微型小庙,庙堂不足5平方米,供奉着中国沿海渔民的“海神”妈祖。该庙营建时间无考,当地渔民称,至少在新中国成立前该庙就存在。庙旁有一个碑刻“丰登”,庙内一侧墙体被一块岩石“穿透”,岩石上刻有字体“名山贵地”,落款时间为“一九九零年”,题刻者不明。
“港口的渔民很虔诚,不管是歉收还是丰收,都常到妈祖庙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惠东渔政大队一名检查员介绍,小星山岛至广阔一带内海,大风大浪的情况不多见,是渔民打鱼和停船频繁区域,小星山岛妈祖庙是渔民们常去的地方。
(作者单位:惠州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