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为李维纲这双从事竹编40年的巧手点赞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3-06 10:22
南方日报  作者:  2021-03-06
几十年来,他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不断编织竹箩竹器,让这种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

在肇庆市怀集县梁村镇镇武村委会蛤嘴寨的自家新屋,57岁的李维纲坐在房子堂前,全神贯注地用篾刀剖劈竹片,随着手上篾刀不时起落,啪啪的声音在屋内回响。几十年来,他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不断编织竹箩竹器,让这种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

根根篾丝在他的指间来回穿梭,不一会功夫,一件精致的竹箩成型。(摄影:李文幸)

他乡编织十五载

在李维纲的房前屋后,茂竹成林,微风拂过,竹叶翠影交相辉映。

走进屋里,篾条、篾片、篾丝,竹箩底模、竹箩雏形、竹箩成品有序摆放,杂而不乱。屋内墙角放着篾刀、锯、刮刀等工具,这些工具手握处都被磨得光滑锃亮。

李维纲说,他编织竹器的手艺是十几岁时从父亲那里学来的,至今编织了40年。“以前家里的竹制品都是父亲编织的,手工精致,外观精美,十分耐用。”

20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李维纲就开始从事竹器编织。获悉广宁县的竹子丰富、竹编市场广阔,便与朋友来到广宁县乡村,走村入户帮人编织箩筐,一直在广宁待了15多年时间。

“那时候,物资短缺,山区村民家里很多生活用具和农耕用具都需要编织制作,一天到晚逐家逐户忙个不停地编织。”李维纲说,后来,随着竹编用品逐渐被塑料、金属等其它材料替代,竹编市场不景气,他就回家转行就业。

现在,逢年过节、嫁娶婚庆、新居入伙、乔迁之喜、祈福许愿等喜庆盛事,当地还是需要竹箩竹框这些竹编用品器具,这给像他那样年过半百的老人带来了新商机,他又重操竹编旧业。

“只要编好竹箩成品,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来收购,每对竹箩售价在130多元,除去很低的竹子成本,每对竹箩的利润都在100元以上,每月编织收入稳定在2500元。”李维纲介绍。

随着手上篾刀不时起落,啪啪的声音在屋内回响。(摄影:李文幸)

布满厚茧的灵活双手

从一根普通的竹子到精美的竹制品,要经过砍、锯、切、剖、削、编、织、磨等一系列工序,这些工序看似简单容易,过程实则艰辛。

“编织竹制品首先必须刮削好竹篾条、竹篾片、竹篾丝,得沉下心来,并且能够忍受皮肉之苦。”李维纲说,刚入门时,手经常被竹篾刮伤流血,而且特别容易刺入竹丝。

长年与竹子打交道,李维纲的双手布满了厚茧,手指、手掌和手背有被竹篾刮伤的痕迹。

尽管粗糙,却又无比灵活,只见竹子随刀而开,剖成竹块,他手刀默契配合,很快就将一根竹块剖剥成粗细均匀的篾条。

随后,一根根篾丝在他的指间来回穿梭、上下飞舞、左缠右绕,不一会工夫,一件精致的盛装谷米的竹箩也慢慢成形。

“纲叔的竹制品结实、美观、耐用,街坊邻里都喜欢叫他帮忙编织生活用具。”村民李富甲说。

编织了几十年的李维纲,慢慢摸索出了竹编的一套丰富的经验理论。“只有3年左右的竹子才能够编织,嫩竹水分多容易长虫生霉,太老的竹子容易断裂。”李维纲说.

李维纲还注重选择在下半年的秋冬季编织竹制品,“白露至立春前砍伐的竹子叫秋冬竹。秋冬季竹子含水量少,糖分含量低,竹材的内部细胞结构紧密,不易长虫生霉,经久耐用。”他说:“砍竹子也是有讲究的,要留下十厘米左右的竹茎,以便它明年春天再次生长。”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