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UANGDONG 广东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广东3人入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发表时间:2025-06-28 08:38

羊城晚报讯 6月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与光明网主办的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正式揭晓。在最终入选的十位年度人物中,广东占据三席,分别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短视频领域创作者刘雅睛、国家级非遗项目英歌(普宁英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

据了解,“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现已成为非遗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活动旨在盘点过去一年中为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标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遗领域的重大事件,记录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年画女侠”刘钟萍:

让佛山木版年画重新流行起来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松炜

6月26日,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揭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成功入选。同时,她的年画《金榜题名·逢考必过》被中国国家版本馆收藏。

将古老吉祥符号转化为文创产品

佛山木版年画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钟萍与佛山木版年画的缘分,始于佛山市禅城区普君南路的一家百年老铺。2014年,原本从事导游工作的她来到这里,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潜心创作的精神打动,很快便拜师学艺。

鼎盛时期,佛山曾有逾200家作坊和店铺制作、经营木版年画,但彼时仅冯氏一家仍在坚守。师父辞世后,刘钟萍奔走在木版年画的传承之路上。2016年,她一度因入不敷出而犹豫是否继续坚持。幸运的是,国家鼓励年轻非遗传承人进修,她得以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人开设的研修班。她清晰地认识到,“只有让大家用起来,才能使非遗火起来”。

于是,她推出“逢考必过”“脱单神器”等作品,将“五子登科”等古老吉祥符号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有人甚至称她为“年画女侠”。2024年,她的年画传承创新实践“解忧年画铺”等被列入春节申遗的佐证材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现场,中国代表将她的“金榜题名”年画红包赠给各国代表。

年轻传承人和佛山文化双向奔赴

“这是年轻传承人和佛山文化的一场双向奔赴,我们在共同成长。”刘钟萍说,获得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荣誉后,她的第一反应是拿着奖杯、奖状去给师父上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当年答应他要守护佛山木版年画、经营好年画老铺,我一直用心在做。我猜师父一定会像以前那样笑着给我点赞……”

一位老师曾问她:“你希望为佛山木版年画留下什么?”她的回答是,让后来者有机会接触学习这门手艺:“佛山木版年画至今已有700多年的传承。从第700年走向第800年,就是我生命的长度。”

短视频领域创作者刘雅睛:

想做年轻人和非遗之间的桥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欣怡

6月26日,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揭晓,拥有超两千万粉丝的短视频领域创作者刘雅睛[网名为“江寻千(九月)”]入选。

这位来自湖南衡阳的“95后”女孩现定居广州,曾花费数日习得英歌舞,并跟随英歌队在潮州古城一同演绎“中华战舞”的热血澎湃;成为确山打铁花的第一个女传人后,她甚至组建了千百年来的首支女子打铁花队……“我想做年轻人和非遗之间的桥梁。”刘雅睛说。

身体力行呈现非遗最美模样

刘雅睛从小学习画画,曾在游戏行业工作。从小受爷爷熏陶的她喜欢京剧,还在广州青年京剧社和票友们一起学习了6年。2019年,她成为一名自由原画师,开始在抖音发布短视频,分享美食、制作糖画,逐渐接触越来越多的非遗手艺人。

“最初,拍非遗是出于我的个人爱好。我发现,小时候喜欢的民俗越来越少见,想唤起大家的回忆。”在刘雅睛看来,目前非遗处于需要被进一步认识的状态,“有种‘明珠蒙尘’的感觉,只需要吹开那层‘灰’,大家就能见到它最美的样子”。

抱着这个信念,刘雅睛陆续走访各地拜师学艺,讲述了数十种传统手工艺及上百位传承人的故事,将文化遗产带到千千万万网友面前。

非遗新青年领衔复兴国潮

刘雅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轻人是最喜欢非遗的一个群体,特别是这两年,非遗创作者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不计成本、也不想回报,就是一腔热血想干这个事情。”

青年们正让沉睡的技艺逐渐苏醒。今年5月发布的《2025抖音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来,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2亿条,同比增长31%;1400万网友通过抖音分享非遗体验,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次。在抖音,30岁以下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比增长24%,发布非遗视频的“00后”数量增长高达95%。

不只是刘雅睛,“非遗大女主”李子柒沉寂三年归来仍是“顶流”,朱铁雄依靠特效技术成为国风变装“天花板”。一批深耕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创作者正在互联网上掀起“国潮复兴”的热浪。

传承英歌五十载的陈来发:

让世界从英歌鼓点中读懂中国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锴跃 周欣怡

6月26日,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揭晓。来自揭阳普宁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英歌(普宁英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以其五十载的执着坚守与卓越贡献,荣列全国十位非遗年度人物之一。“68岁,于我仍是青春。非遗正青春,只要英歌槌在手,必将奋斗不息。”陈来发对记者表示。

推动舞队从广场走上舞台

在揭阳普宁,上百支英歌队遍布各个乡镇。作为快板英歌的代表,“南山英歌”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队。18岁时,陈来发就加入了南山村少年英歌队练习,至今已有50年。如今,他已是普宁英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普宁快板英歌的第九代传承人。

陈来发一直积极寻找英歌变革的路径。1992年,南山英歌队应邀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广场艺术邀请赛,陈来发也以此为契机突破了以往固有的表演形式。

陈来发回忆:“如果按照以往在广场表演的编排模式,队员上场后就会围成一个圈。这样,部分队员就会背对评委、观众,观感不好。”当时,陈来发在众多英歌队中率先改编表演队形,将英歌舞从广场推向舞台,奠定了英歌舞现代展演的基础。

破圈出海将英歌舞向世界

“深深扎根于潮汕民间土壤的英歌舞是潮汕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人民创造了它、人民需要它,这是英歌几百年来传承延续、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陈来发表示。近年来,陈来发带领英歌队多次跨国远征。2024年春节,陈来发就带领南山英歌队亮相英国伦敦,成为当年度亚洲以外最大型新春庆典上的焦点。

今年春节,陈来发率领的普宁南山英歌队还与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一起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陈来发此前告诉记者,团队准备了将近两个月,还创新融合了歌曲演唱:“登上春晚的舞台,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及弘扬来自潮汕的英歌舞艺术。”日本大阪世博会期间,中国馆广东活动周于6月27日至29日举行。作为活动周的重头戏,陈来发还带领普宁南山英歌队前往献艺。

“我亲历了英歌从乡土仪式走向国家非遗、从岭南一隅舞向世界的过程。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让世界从英歌的鼓点中读懂一个刚柔并济、生生不息的中国。”陈来发表示。

岭南非遗有何流量密码?

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中,广东入选数量名列前茅。从龙舟过湾、狮醒南国,到英歌亮相春晚、咏春巡演全国……近年来,岭南非遗频频“出圈”“霸屏”,原因何在?

世人皆道岭南开放,但也要注意其传承属性。岭南人创得出新物,闯得了天地,更守得住内心。海洋文明与中原文明交织相融,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文化共荣共生,家国宗族的观念渗入生活的“毛细血管”,使得广东非遗资源禀赋、各种生活仪式感延续千年。

要守正,也要创新。推选结果揭晓之际,陈来发正带领英歌队,闪耀日本大阪世博会舞台;刘钟萍将传统符号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让濒危的佛山木版年画焕发生机;湖南女孩刘雅睛工作生活于广州,以体验的方式创作非遗传播短视频,走红网络……

从网上到线下,这代年轻人对非遗很“上头”;从英歌到年画,广东非遗传承发展有看头。祝贺三位入选者,期待非遗传承发展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朱绍杰 何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