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UANGDONG 广东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视频】河源下屯村:啸仙故里 文旅兴村|大美岭南·百村焕新记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魏琴、林桂炎、吴奕镇、梁喻、王绮静、麦宇恒、余梓涛 发表时间:2025-06-10 10:15

泥泞小路化作宽敞步道,斑驳土墙披上水墨丹青,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正用创意这支画笔将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这个曾经的凋敝村落改写成网红打卡地。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之一,下屯村立足“啸仙故里红色研学核心圈”的发展定位,将丰富的乡村文旅业态嵌入绿水青山,刷新了昔日“偏远”的印象,代之以“网红打卡”“乡村旅游”等热词。

河源下屯村山青水秀,风景优美

下屯村毗邻东江河畔,与义合镇中心街仅一江之隔。曾经,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地理位置使其自然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成为省定贫困村。2021年前,村民生产生活严重依赖渡船往返。2021年8月,啸仙大桥通车,短短3分钟车程便连接起南岸的义合圩镇与北岸的下屯村,结束了两岸3万多名群众数百年来依赖渡船的历史。

啸仙大桥连接起下屯村与外面的世界

作为人民审计事业奠基人、革命英烈阮啸仙的故里,下屯村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大桥通车后,在广东省审计厅牵头的工作队及当地政府、村委会合力推动下,村里深挖资源优势,将阮啸仙故居、闻啸轩学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串珠成链,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同时,创新性地利用农闲土地,打造70余亩四季花海:春种水稻、夏植莲花、秋收向日葵、冬绽格桑,确保美景常驻,吸引游客源源不断。

花海改造后吸引了大量游客

东源“百千万工程”人才干部培训基地改造前后对比

闻啸轩学堂改造前后对比

下屯村的文旅打造充满巧思:昔日垃圾堆变身东江湿地科普园,破旧民居改造为现代风格的观澜驿栈民宿,废弃轮渡化身为奶茶店和水上会议室,闲置猪圈则摇身一变成了网红“花海咖啡厅”。

上图为改造前的观澜驿栈民宿;下图为改造后的观澜驿栈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入住

上图,下屯村腾出地块建造啸仙故里博物馆;下图,新修建的啸仙故里博物馆即将启用

上图,改造前的红船码头;下图,改造后的红船码头成为旅游打卡点

大桥通车也让曾经的船工阮雪军面临转型。他投入积蓄改造自家房屋,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学厨艺,并动员在外务工的妻儿回乡,共同开起了“江湾一品农家乐”。得益于村容村貌的巨变和游客增多,农家乐生意兴隆,高峰时日营业额可达五六千元。为打造美食高地,当地依托粤菜师傅培训交流中心,大力推广义合鸭、酸笋、东江鱼等客家特色美食,赋能乡村餐饮业。

上图,粤菜师傅培训交流中心修建前是一片荒地;下图,粤菜师傅培训交流中心落成,赋能乡村餐饮业

下屯停车场改造前后对比

然而,下屯村文旅发展初期也遭遇了“旺丁不旺财”的难题。为破局,村委会创新成立村级“文旅公司”——河源市啸仙故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筹运营乡村文旅资源,承接文旅及培训业务,并提供展馆讲解、村内观光、会务研学等增值服务,显著提升了旅游收入。河源市啸仙故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桂鹏感慨道,大桥开通后游客激增,花海旺季时单日能吸引上万人进村,“村里的老叔公都说,‘他们(游客)是来看花海,我是来看人海’。”

阮啸仙故居

闻啸轩学堂

下屯村为老年人修建的颐养苑

学生游客们打卡“这礼是义合”文创店

义合镇主街

2023年以来,当地接待游客已超40万人次。今年该村还通过举办“十佳餐厅评选”、新春寻宝嘉年华、“花红东江·情投义合”晚会等活动,持续激活“村道经济”和“周末经济”。村里新开的“这礼是义合”文创店吸引了不少游客特别是学生前来打卡。在该文创店内,镇、村主导设计的“义合鸭IP”文创品上架,胸章、冰箱贴、文具袋等多个产品都与义合鸭元素相结合。一大波软萌的“义合鸭”组团出道,在下屯村不同的场所出现,让游客感受这份“萌意”。

“义合鸭”组团出道,在下屯村不同场所出现

游客在下屯村游玩打卡

如今的下屯村,碧水绕村映古树,文旅设施日臻完善,古村巷道研学团队络绎不绝。这片东江浸润的土地,正以山水为纸、乡愁为墨,在“百千万工程”的宏图上,奋力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诗与远方”。

总策划 | 任天阳 

总统筹 | 林海利 胡泉 林洁

执行统筹 | 魏琴

视频统筹 | 林桂炎

运营统筹 | 郑宗敏

文 | 记者 吴奕镇

图、视频 | 记者 林桂炎 梁喻

剪辑 | 王绮静

包装 | 麦宇恒 余梓涛 

海报 | 李焕菲

联动 | 中共东源县委宣传部 

出品 | 羊城晚报大美岭南融媒体工作室

粤ICP备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