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ulture Trends 南国风起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青年导演陈家操:挖掘乡土印记,用电影传播粤西文化|山海访谈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苏惠琳 发表时间:2024-05-07 15:42


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2023“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以下简称“山海计划”)推出十部以岭南文化和华侨华人故事为主题电影短片,其中由来自广东湛江的青年导演陈家操执导的短片《中状元》,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游子寻根的故事。

作为首届山海计划中唯一一部讲述粤西故事的短片,《中状元》将广东雷州半岛的地方传统戏剧——雷剧带到荧幕前,短片中主角的人生与雷剧的兴衰命运交织,数十年间共度潮涨潮落。导演陈家操回到生养他的广东湛江,用湛江村落里最原汁原味的乡土风貌和地道的湛江方言来呈现这个扎根于此的戏剧故事。

辞职只为拍电影

潜心传播粤西文化

羊城晚报:你是怎么走上拍电影这条道路的?

陈家操:学电影是我临时起意的,当时自己说想学就去学了。到高三刚毕业的时候,我跟当地的导演一起拍了一部方言短片。拍完之后,我就发现自己挺喜欢通过影像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以前我都是通过文字去表达自己,后来我发现影像更直观,于是我就慢慢地在这条路上不断地摸索和练习。

羊城晚报:你是如何决定要报名参加山海计划的?

陈家操:我最初是在公众号上看到推文,但当时我已经快一年没有拍片子了,心里担心,怕自己选不上。有一天晚上我睡不着,压在心里两年多的一个想法让我从床上蹦起来。我开始写短片的梗概和故事结构,写完就提交报名了。

年轻导演能创作的机会不多,能遇上山海计划这么好的平台其实更难得。所以我当时辞职了,我跟公司领导说,我要去拍电影。领导问我为什么,我说,工作什么时候都可以做,但是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我可能会后悔很久,甚至一辈子。辞职以后,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写剧本还有短片的准备工作当中了。

羊城晚报:推动你不断地以湛江为背景拍摄电影的动力是什么?

陈家操:17岁之前,我几乎没有离开过湛江。直到我去成都上大学,有一天,我听到有个人用雷州话在跟他家人打电话,我一瞬间感觉被击中了。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不管我去了多远的地方、见到多少人,回头去看,我还是怀念那块土地上那些人和事,怀念着自己的过往。于是我开始去审视粤西本土文化在我身上留下来的印记。我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把那块土地的文化传播出去。

为什么我坚持用方言去拍呢?是因为在那个地方,大部分老人都不识字,也听不懂普通话,他们的娱乐方式很少。如果我能通过方言电影,让他们也能看得懂电影,这应该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族落的灵魂是方言

戏剧是由此生发的花朵

羊城晚报:在你写剧本和拍摄中,有没有哪些情节或场景融入了你的个人记忆?

陈家操:我在小时候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留守儿童,我每天会逃课,在村子里面各种乱撞,村口会有个老人在抽烟,他一边抽着烟,我一边听他讲故事。我经常自己溜到海边,会好奇海那边到底是什么。我想到课本上说海那边是山,那山的那边又是什么呢?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产生了对远方的憧憬吧。

羊城晚报:演员几乎都是素人,你和他们是如何进行磨合的?

陈家操:我这次拍戏最大的心得就是,拍素人演员,尤其是拍小孩,如果你要排戏的话,排了两三遍,到后面他就演不下去了,所以我一般会避免去排戏。在现场排戏和开机是同时开始的,往往这个时候,前面几条的状态都是比较好的。你让他刻意演的话,有时候反而他演得更不像。

羊城晚报:为什么《中状元》选择以雷剧为切入点?你对雷剧这一传统戏剧的深厚感情是如何产生的?

陈家操:我们小时候的娱乐方式很少,我经常跟家里面的人打着手电筒去看戏。在我们那块地方,我经常听到大人说,不管现在生活有多苦,你都要好好努力,人家戏台上不是说了吗?乞丐都能养状元,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呢?我就意识到,在那片土地上,人们总是会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希望。

雷剧又叫劝世歌,在我印象里,没有一个雷剧的结尾是不好的,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妈是最喜欢举例子的,她经常跟我说人家戏台上是怎样说的,我就发现他们的价值观都是来自于戏台上的。那是关于人性真善美的最淳朴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也一直影响着我。

随着雷剧的没落,像小主角这个年纪的一代人,他们其实根本就没有认认真真地去看过一场戏,我觉得这是一种遗憾。我们应该要去关注这个受众群体越来越小、面临失传的戏种。如果一个族落、群体、民族连方言魅力所在的戏曲都不能够保护好的话,那我们能留给后代的还有什么呢?

羊城晚报:你认为《中状元》如何能突破方言和地域文化的界限,让海内外的观众都能领略到你想表达的故事内涵?

陈家操:我相信不管是方言还是对故土的眷恋,游子总会在审视自身的时候,回想起自己的故乡。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个族落、群落、民族的灵魂是方言,戏曲就是在这些根基之上散发出来的茂密的枝叶、美丽的花朵,我觉得大家是能产生共鸣的。


回村拍片被骂“番薯”

坚持文艺创作不易

羊城晚报:你从村子里出来,又回村子里去拍电影,村民们有什么反应?

陈家操:说到这个其实有点心酸,当地有些人的态度是抵触的。我听过最难听的一句话就是,我拍完一场戏收工之后,有村民用方言说,拍的什么垃圾东西,一天到晚在这里拍来拍去的。以前我们在当地搞公益电影展的时候,他们都会叫我们“番薯”,在我们那里的意思就是笨蛋。但我觉得坚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就够了,辛酸苦楚是避免不了的。

羊城晚报:你的家人支持你拍电影吗?

陈家操:我爸妈这次是全力支持我的。我们在老家拍摄的时候,我妈妈会专门给大家做饭,提前准备好东西。在村子里面,我只需要提前一个小时跟我妈妈说,我要一辆二八大杠的凤凰自行车,我妈妈立刻会去村子的“CBD”——就是大树下面的小卖部——去问,不出半个小时,她就能把一辆很旧的二八大杠的凤凰自行车给我弄过来。

羊城晚报:这部短片是2023山海计划中唯一一部以粤西地区为背景的短片,你认为粤西有什么独特的人文魅力?

陈家操:粤西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地方,小到每个村子,都有不同的习俗。像一些祭祀活动,每个村子都会不一样。吴川有飘色,雷州有换鼓,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记。

羊城晚报:未来还有没有继续在非遗传承、乡土文化等方面创作的打算?

陈家操:如果还有创作的机会,我会努力把粤西土地上的文化展现给大家看,包括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年例文化等等。虽然(不同文化之间)可能有差异,但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我相信国内乃至海外华人都是能在这样的文艺创作中找到共鸣的。


寄语2024山海计划

“山海计划是年轻导演的沃土,是电影梦和艺术之花绽放的良田。祝新一届山海计划圆满成功,青年导演们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大家经由山海一起去做一场关于电影的梦!”

——2023山海计划青年导演陈家操

2024山海计划报名通道已于4月20日正式开启,至6月20日截止。最终入选的10位青年导演将获得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提供的5万~2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用于主题短片的拍摄和制作。请关注羊城晚报、羊城派APP、金羊网或山海计划官方公众号了解报名详情。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苏惠琳
图 | 阙道华 谢逸隼 陈梓涛

出品人:杜传贵、林海利
总监制:孙爱群、孙璇、胡泉、林如敏
总策划:孙朝方
执行总监:吕楠芳
活动统筹:蔡淳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