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hinese New Year Greetings 老广贺春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音乐盛宴“好戏连台” “爱乐之城”火爆出圈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发表时间:2023-11-30 14:48

演唱会带动汕头文旅经济发展 卢佳圳 摄

高品质的场馆设施为演唱会“增光添彩”

小公园开埠区 蔡嘉鸿 摄

演唱会为汕头文旅聚足人气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锴跃 通讯员 汕宣

“从城市的东边嗨到城市的西边,这几天我们应援团的人听了演唱会,到万象城来了一番‘shopping’,逛了小公园开埠区,这趟汕头没白来。”在“SUPER LIVE超级现场音乐嘉年华”现场,歌迷小姚激动地告诉记者。和众多“小姚”一样,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市,是外地歌迷对“玩美”汕头最好的总结。

演唱会开到哪里,流量就去到哪里,当地的配套消费就跟着飙升,从酒店到交通,从餐饮到购物,都会因此起到明显的涟漪效应,“演唱会经济”正在成为助推城市文旅兴旺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汕头顺势而为,抓住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主要消费趋势,不断推出演唱会、音乐会等有创新、有互动、有特色的文旅盛宴。

演唱会也成为点燃城市消费的“一把火”,激起了旅游、餐饮、住宿、交通一连串连锁反应,带动汕头文旅经济。不仅传递了动听的音符,也展现着城市的文化魅力,化身为“圈粉”的文旅卖点。

“很好听”“很好玩”

演唱会形式持续丰富多样

合理利用场馆举办大型演唱会,可以说是今年汕头在推动文旅消费中的一大亮点。时间回溯至今年六月,位于东海岸新城的汕头亚青会体育中心迎来首场音乐会——2023声动港夜蓝妹啤酒音乐会汕头站,邓紫棋、容祖儿、洪卓立、许靖韵等一众实力唱将登台演出,唱响一首首悦耳的粤语流行歌曲。

灯火璀璨、万众欢腾,一首首金曲引发一次次大合唱。夏日夜空下,一场美妙绝伦的音乐盛宴,让我们看见这座城市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以前我们都是用磁带和随声听来收听歌曲,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终于也能在汕头参与演唱会,感受到了我们潮汕人对待音乐热情、奔放的一面。”演出结束后,市民李女士感慨万分。

大型演唱会“从无到有”的转变,不仅弥补了汕头市民不能在“家门口”嗨唱的遗憾,也让更多的外地人增加了来汕游玩的理由。贯穿其中,汕头的演唱会无论从规模到形式都在提档升级。

今年8月,汕头又迎来了首场万人演唱会,2023“拾光年”群星演唱会在汕头体育中心开唱。李克勤、刘惜君、庄心妍、动力火车、李圣杰、阿杜等10位知名歌手齐聚一堂,演唱《当》《红日》《月半小夜曲》等经典老歌,满满“回忆杀”,现场超万名观众“直呼过瘾”。

这一次,演唱会从室内走向了室外,而汕头元素也在其中得到了一众歌手与歌迷的认可。“汕头这座城市很漂亮,有美景有美食,感受到了汕头人的热情。”“期待我们在小公园来一次邂逅!”“最喜欢吃潮汕生腌、牛肉粿条汤。”多名歌手现场向汕头喊话“表白”,歌手李圣杰表示个人巡演第一站“还要再来汕头”,得到了歌迷们的热切回应。

星光不负追“星”人,从“很好听”到“很好玩”,汕头演唱会在11月的“SUPER LIVE超级现场音乐嘉年华”中迎来了2.0版本。相比此前在汕头体育中心举办的多场演唱会,音乐节以“现场音乐嘉年华”的名义带来说唱、流行、抒情等多种风格的音乐。从白天持续到黑夜,两天的时间里音乐嘉年华共有16组音乐人“接力”献演。

音乐节打造了人人参与的氛围,观众们由座位上走到了舞台前,乐迷能够更加接近音乐人,跟着音乐律动摇摆。不仅能听得开心,还可以“玩得开心”。

此外,音乐节特别为现场观众设置了餐饮区域,共设置了3个美食区共20个摊位,除了有年轻人喜爱的饮品、烤肉、薯条等网红美食,牛肉丸、蚝烙、无米粿等汕头特色小吃更受外地歌迷的喜爱,现场观众不仅享受了音乐,还能饱尝潮汕美食。

随着多场演唱会的顺利举办以及此起彼伏的演出官宣,汕头乃至潮汕地区的歌迷们都大呼过瘾,将期待值拉满。

“早点来”“晚点走”

苦练内功提升文旅附加值

今年是演唱会大热之年。据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共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900余场,观众人次突破1000万,得益于这股热潮,汕头同样吃到了“演唱会经济”的红利。

“SUPER LIVE超级现场音乐嘉年华”期间,场内场外就有超五万名歌迷齐聚现场。据主办方统计,观众以18-25岁的年轻群体为主,最高年龄为40岁;约50%为非汕头籍人士,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的非广东籍人士约占20%,本次活动还吸引了一些香港籍观众慕名前来。音乐点燃了汕头这座城市,但如何让流量变城市“留量”,仍是需要城市本身精心回答的问题。

曾在汕头读完四年本科的小姚,对此颇有感触:“这次时隔两年再回汕头,能明显地感觉到面貌一新了,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我们通过小红书等社交软件的推荐打卡各种美食与景点,应援团的伙伴们也都好评如潮。”

除了歌迷群体,不少歌手也在演唱会期间现身小公园等地,或品尝汕头美食,或打卡汕头知名景点,为汕头文旅增添了“星效应”。著名歌手杨千嬅就于演唱会前夕来到小公园,品尝鱼丸、油柑茶等潮汕传统美食,并发出“油柑茶好好喝”的感慨。歌手、歌迷纷纷站台汕头文旅,是汕头苦练内功、提升文旅附加值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汕头紧抓国家促消费“二十条”的机遇,把演艺、体育、文化、美食与旅游相融合,延伸出更多吸引年轻群体的旅游新业态和新模式,进一步释放文旅市场消费潜力。

为了让音乐盛宴的人气转化为消费力,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各区(县)及相关文旅企业推出“食、住、行、游、购、娱”一系列文旅产品,演唱会门票+机票、住宿、餐饮、特色景点的“一站式”旅行产品的推出,进一步扩大演艺经济效益,实实在在地将音乐盛宴转化成城市经济新动能。

“圣鸿汇之夜”演唱会期间,主办方就尝试打破传统演唱会形式,以“商圈音乐会”为核心理念,所有门票消费以消费积分的形式赠送给消费者,消费者通过积分可在同城近200家主流门店消费当现金使用,撬动城市商圈消费,让商圈消费“火”起来。

“音乐+旅游”效应的出现给各地乐迷们提供了更多样的出游选择和更丰富的旅游体验,音乐已不再是单一的娱乐活动,而是渐渐融入了休闲旅游领域,歌迷粉丝的热情带动汕头酒店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业态持续“升温”。

从“网红”到“长红”

汕头模式提档升级

“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成为汕头城市出圈的密码,折射出汕头文旅融合,谋求新机遇的无限可能。与之相伴的,还有汕头不断完善丰富的城市经验。

在连续举办的多场大型演唱会中,提供了场所支持的汕头体育中心无疑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近年来,汕头新建及改建了汕头体育中心、人民体育中心、正大体育馆等多座体育场馆。举办演唱会的汕头体育中心是粤东目前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体育场馆,自2019年建设,总投资约17.5亿元,建有一座2.2万人规模体育场、一座8000人规模体育馆(含综合训练馆)、会议中心、室外训练场、过街天桥,以及绿化、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附属配套设施。

有硬件,有市场,加上多年来接待世界各地游客的底气,都让汕头在举办大型演出时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场馆外,汕头以无微不至的“店小二”精神,充足的配套、安保服务也为汕头“疯狂上分”。

在此前的“拾”光年群星演唱会现场,羊城晚报记者就注意到,虽然规模空前的演唱会带来了巨大客流,场馆内外却依然保持井然有序的运转状态,每隔10米即可见安保队伍、交通管制、卫生勤务等保障力量,数十辆公共交通有序候客,确保观众顺利返程。与此同时,高品质的场馆设施为演唱会“增光添彩”,让许多市民游客对汕头留下满分“印象”。

“场馆很气派,音响效果很好,交通等各项配套也还算方便,希望汕头以后能有更多明星来开演唱会。”来自揭阳的庞女士表示,通过自己此前对汕头的了解,她曾一度怀疑汕头举办万人演唱会的实力,但来到现场后,井然有序的环境,提前准备的公共交通,都让她一改对汕头的印象。

越来越多的文艺演出活动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看到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文体繁荣的活力,也让市民们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愈发深厚。随着“演唱会经济”成为汕头旅游市场强劲复苏的“催化剂”,汕头正迎来一个“群星璀璨”的高光时刻。

文脉观点

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

融入“演唱会经济”

□李宏新(广东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汕头市有着漫长音乐史,潮南区发现的先秦铜铙,与揭阳普宁市、惠来县发现的先秦铜铎、铜甬钟一样,是潮汕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音乐遗物。

近代开始,汕头埠逐步发展为海内外交流的著名桥头堡。民国时期在金平区域内便有数十家影院、电影公司、唱片录制代理机构,形成了涵盖音乐、电影的生产、制作、发行、销售等现代音像行业的较完整产业链,这在同时期中国的其它城市并不多见。

改革开放之初,汕头立足于经济特区政策和丰富的侨资源,于1984年成立了汕头海洋音响器材总公司,1986年组建了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市级音像出版社——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社(曾称“汕头音像出版社”),并在汕头、深圳设立分公司(厂)复制、生产磁记录材料、录音带,带动了潮汕地区的音像行业产业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加上当时汕头社会经济发展、文娱设施建设、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先走一步”,大量著名内地团体、明星到此演出,录制、出版音乐产品,不少新出道歌手到此寻找发展机会。当红港台歌手如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刘德华等叱咤亚洲乐坛的“顶流”歌手也接踵而至,汕头庶几成为他们“进军”内地市场的重要一站。

进入21世纪,汕头演出市场因主办方常常亏损等原因曾经历过一段低谷期,其间虽偶有演出、晚会,但大多规模不大,或者并非“顶流巨星”专场演出,影响有限。2013年开始,得益于新的场馆设施的落成使用及新一代人群消费观念转变,汕头的演出市场逐步有所复苏。

2019年汕头获得“亚青会”主办权后,赛事场馆的建设工作迅速开展,截至2023年,汕头新增或改造完善了汕头体育中心体育场(额定容纳观众22000人)、汕头人民广场体育馆(其中田径足球场观众席约5000座)等适宜大型演出的场所。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汕头于2023年6月至11月19日间组织了6个活动(共7场次),累计吸引到场观众10.3万人次左右,迎来了“演唱会经济”高光时刻。

目前,汕头在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已取得一系列成绩,官方更提出以“演唱会”为抓手,进一步激活文旅市场,这是促消费、扩内需的一种体现,也是令人称道之举。

但严格来说,汕头这一次“复兴”的“演唱会经济”也才半年,目前似乎应考虑如何夯实、规划好这个市场。就政府职能部门而言,除了配套服务(包括推广、宣传)之外,艺人自身条件、主办方演出机构的综合运营力、法律及其他风险防控、门票售卖规范等都必须考虑。毕竟,身处网络时代,一点差错便被无限放大、乃至殃及城市形象都是有着前车之鉴的,且演唱会面对的是数以万千计的、包括游客的人群,更为考验城市综合治理能力。

而“演唱会经济”的提档升级,则必须建立在上述的基础上。与东海岸“演唱会经济”大热相呼应,城市另一端应充分利用好各档次场馆、夜场酒吧,调动各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放水养鱼”、遍地开花。人民广场体育馆、林百欣中心等可以承办较低人数要求等的演出,还有酒吧——最好小公园一带再办酒吧分散点,吸引歌手到此。倾盖如故,最是人生美事,而诗(歌)酒相伴,向来令人难忘、易于“留人留心”。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汕头历史上几场在沙滩等地的露天搭台演出,均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想来应该坚持下去,已成名或未成名的、用方言或普通话或外语为演唱载体的、秉持新兴或传统形式演绎的,都可以来,汕头各区县有的是海滩,多的是海鲜、海景等特色事物,都可以组合融入“演唱会经济”。

此外,除了发展演出市场等之外,体育对外交流也是历史上汕头的强项,作为较早接受现代体育理念与实践的城市,现代汕头的球类运动与海内外互动颇为频繁。有了这批场馆,便可以考虑发展海内外体育竞技、交流活动,这既是贯彻“凝聚侨心,服务大局”精神的举措,也是可以像“演唱会经济”般深度融入文旅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