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农历八月正是鱼肥虾美的季节,南海千万艘渔船竞发出海,带回满舱虾蟹。在广东西南部有一座千年渔港,此处盛产龙虾、对虾、海参、鲈鱼、膏蟹等,是广东省最大渔港、全国十大渔港之一。 “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69站走进茂名电白博贺渔港,海上丝绸的人文让博贺港声名大噪,而且鲜活地展示出来。随着汽笛一声长鸣,新的巨轮正劈开波澜,驶往海洋。
一声汽笛划破夜幕,深黑色的海面上随着灯塔照射荡起了金色的波纹,远处一艘晕着橘黄色光的船出现在天际线上。紧接着,越来越多的汽笛声响起,星星点点的渔火绽放在海平面上,几百艘形式各样的渔船满载着鱼虾螺蟹正在回港。岸上灯火通明,鱼贩在白炽灯下将鱼筐陈列,摆放着摊位;货车一辆辆排队等待着渔船靠岸,运送海鲜到餐桌……
凌晨的博贺港热火朝天。每天凌晨,满载着海鲜渔船穿过横架两岸的博贺湾大桥,缓缓地驶入博贺港。大渔船或架传输带,将分类好的海货传送到货车上;或直接用吊机将成捆的鱼虾吊下。小渔船则搭起简易的横梁,把鱼虾从渔网里倾倒,再由工人分类筛检成箱。有的渔民光着膀子,呼着粗气,把海鲜一筐筐、一箱箱地搬出放到岸上摊位等待客商,或直接倾倒在三轮车斗上准备拉去集散市场。
随着天光渐亮,一层淡白色的雾霭渐渐笼罩了整个港口。码头上鱿鱼、白虾、黄尾、白仓、黑仓……各式海鲜也被分类放置在各色筐中,海鲜的味道随着海风四散奔跑融入了薄雾里。港口上的各式小摊有的支起帐篷在海鲜筐旁,贴上了写着价格的瓦楞纸,时不时有游人、客商来此;有的小摊则直接露天摆放,鱼虾在塑料箱中翻腾,摊主喜笑颜开地和问价的顾客砍价。雾渐渐消散,人流熙熙攘攘,游客、行商摩肩擦踵。偶见有疍家大姐,戴着竹篾编织帽,身穿深蓝色上衣,戴着黑色的围裙和袖套,嘴里低低地哼着咸水渔歌,挑着装着鲜鱼的担子,在人群中穿行。人影绰绰、嘈嘈闹闹间,海水波澜、席卷不停。
“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古时的博贺港渔汛期间,港内桅樯林立,千舟竞雄,渔火灿烂。还有疍家人在此生活,以舟楫为家,潮涨张网、潮退而歌。每年秋冬,则商船密布,舟繁岸繁。自秦汉时期,博贺港就是岭南重要的渔港,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从泉州、珠江口、雷州半岛出发的商船往往都要经此。明清时期,广州十三行运往海外的货源,必经博贺,在此补给货物、维修船舶,再驶向南海,走向北部湾、东南亚、南亚……
咸水渔歌仍在唱,飘零的疍家人已搬到了岸上。曾经的木质小舟更替成钢铁轮船,带回满舱鱼虾。博贺湾大桥横架两岸,桥下渔船穿梭,桥上车流不息,大桥连接着博贺港的新港区。
深蓝色的海水卷起层层浪,奔腾、拍打在长长的钢筋水泥堤坝上,溅起白色的浪花。在博贺港新港,数十万吨的巨轮正停靠补给,巨大的红色门机忙碌不歇,百千集装箱分发流转,运送车辆往来不停。随着汽笛一声长鸣,新的巨轮正劈开波澜,驶往海洋。
策划统筹/魏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智杰
图/吴昊(除署名外)
视频素材提供/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翔闵 通讯员 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魏琴 牛智杰
海报/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