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粤博宣
图、视频拍摄/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全胜 刘颖颖 林清石
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炯勋 实习生 唐巍
广东省博物馆又一年度大展与观众见面啦!
7月20日,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以下简称“粤博”)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办的“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在粤博三楼展厅三展出。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
本次展览的展品汇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等9家叙利亚博物馆,以及敦煌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4家中国国内博物馆,共210件/套文物精品,为观众呈现从旧石器时代绵延至18世纪,古代叙利亚地区波澜壮阔的文明融汇画卷。
展览重现古叙利亚人的生活图景
今天的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简称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叙利亚古城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数十万年至数万年前,已存在人类活动痕迹。随后,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汇、融合,使得这一区域成为重要的“人类文明交往的十字路口”,将亚、欧、非三大洲的文明连接起来。
本次展览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五个单元:“曙光”“变革”“争雄”“融合”和“对话”,重现了古叙利亚人的生活图景。
其中展出的一件“面包制形模具”来自青铜时代中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00年),出土于代尔祖尔地区哈里里丘马里遗址。该模具内凹陷处呈现出一个佩戴项链、双手放胸前的女性形象。据介绍,这是王室烘焙专用的特殊徽记。
而展出的三尊“祭拜者雕像”出土于马里古城,年代为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400年)。这些雕像,蓄长须,上身赤裸,下身着典型的苏美尔人羊毛服饰,并作祈祷姿势,反映出当时古叙利亚人的穿衣时尚。
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藏的“镶嵌画”,由长方形、三角形和菱形的贝壳、红色石灰岩和片岩等拼接而成,被置于黑色马赛克背景下,画中描绘了五个正在膜拜的人物形象。
此外,“青金石项链”“坠饰滚印”“婴儿脚印泥版”“壁画”等展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艺术风格,令观众大开眼界。
粤博珍藏展现中国与西亚文明的互鉴
“此前,‘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已在中国国内的深圳、成都、北京、河北、山西分别巡展了五站。本次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是该展的第六站。”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对外联络处处长冯雪介绍,这是一次与其他展览不大相同的展览,希望能得到广州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展览策展人李文博士介绍,本次展览粤博站特别选取了12件珍贵的馆藏文物,丰富观众对中国与西亚文化对话的理解,其中多件文物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粤博馆藏的明代青花瓷中,有不少带着浓郁的西亚造型风格。本次展出的“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莲花浇(明代)”“青花开光山石花卉纹军持(明代)”等,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器型,展现了中国与西亚文明的互鉴,是文化交流的绝佳例证。
此次展览,粤博还针对不同人群,设计打造了更为多样化的导赏内容。展览为观众免费提供智能导览器,除了普通话、英语版本外,还制作了儿童版导览内容,满足暑期亲子家庭观展的需求。
此外,主办方还根据暑期客流状况数据,动态调整教育活动形式。针对成年观众群体,主办方计划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者进行线下讲座、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也设计了“陶器小作坊”“冰箱贴手工体验课”等丰富的线下教育活动及线上寻宝互动等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