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AR/VR+3D”、“5G+8K”……数字应用同台竞技,文化产品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活”起来、潮“出圈”,呈现科技感十足的数字文博会。仅在广东,就有60多家头部文化企业和500件以上文化产品,运用电子沙盘、全息互动等新技术,加快全省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
观众沉浸式体验“星际飞碟”。(来源:南方+)
“数字技术可以拉近人与物的距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赵萱分析,数字化的特点在于“超越时空”,不仅打破了物理世界的局限,还让人们仿佛置身于真实与虚拟并行的世界里,可以更好地和文物互动、感知未来。
只要在屏幕上画两笔,哪怕没有绘画基础,也能在短短几秒通过草图生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大模型除了文字生成图片外,AI绘画设备还支持图像生成图片。在广东云从科技展台,不少观众惊叹自己竟然成为了“神笔马良”。云从科技副总裁、数据研究院院长姜迅介绍,这是云从科技最新研发的“从容大模型”AI绘画应用——“灵魂画手”。
大模型还能赋能实体经济。如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AI创作平台创始人汪梓欣介绍,“如途”大模型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图案、图形有大量原创素材需求的纺织行业,还有设计师、艺术家等内容创作者,辅助优质设计的产出。“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文博会,发现市场反应很热烈,已经有很多客户来购买。”
在深圳南山馆,双手托腮、颜色各异的兔子陶瓷摆件吸引了不少目光。“与不少PVC材质的潮玩摆件不同,我们的成品是陶瓷,在高温烤制的过程中,选用不同的窑炉会有不同的收缩比,因此要根据制作出来的实际成品,不断磨合、修改设计的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深圳市高岭潮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品牌经理蒋林介绍。
他表示,数字化建模工具的应用,可以让这个步骤变得更加便利、精准可控,只需在建模系统上设定相应的收缩比例,采用3D打印技术把样品制作出来,再根据实际效果修改、调整。
走进位于12号馆的山西展区,入目便是仿真云冈石窟第20窟佛头,面容饱满,形态逼真。“这是我们运用3D打印技术复刻的,也是我院近几年来文物数字化方向的重大突破,让不可移动的文物‘活’起来、‘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云冈研究院数字化室梁国兴介绍,通过3D打印机与高精度文物三维数据,可以清晰还原文物细节,可拆装、可移动,让全国各地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大佛。
赵萱对此表示,文物承载着时间烙印,过去只能隔着玻璃观看,但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将很多时间痕迹、精细画面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在手机上随时调看,可以实现更好的文化传播。
“直播经济”是当下热潮,现场不少展台专门开辟直播间推荐自家文创。广东馆4K花园展出的“8K+3D+VR”技术,让用户戴上VR眼镜就可以体验与主播“零距离”交流。
4K花园执行总裁李泓冰介绍,4K花园还启动了《VR看华夏》,运用“技术+艺术”方式,让观众通过VR设备即可身临其境地行走在华夏大地上,感受广袤天地中不同的风土人情,体验一场穿越山川湖海、人杰地灵的奇妙旅程。
【记者】郜小平 许懿 曾美玲 叶绮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