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图/受访者提供
鱼在水里游,它们的视觉是如何的?近日,共青团荔湾区委员会、东漖街少工委、西塱城中村大党委在西塱小学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观赏鱼科普体验活动。
本次活动不仅组织了西塱小学科技研学小分队深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探访龟鳖和观赏鱼繁育基地,还首次采用网络直播方式探索开展“校园—实地”交互式科普教育,实现社区水生动物科研资源共享和教育转化。还专门开设潜水机器人生态观察体验项目,推动学校“鱼我同学”校本实践活动的深化发展。
活动当天,5名学生组成的研学小分队带了一套特殊“装备”进入珠江水产研究所,他们的任务不仅是用自己眼睛观察和记录,还有一个特别任务——以抖音在线网络直播的方式带着全校师生一起探访学习。
5名科普小主播通过手机直播镜头实时与在校师生一起探寻珠江水产研究所龟鳖繁育基地,跟随养殖员魏成清前往特色龟种养殖池,了解每一种龟的名称、习性、特点并进行记录。以镜头展示养殖池和用于繁殖的沙堆状况,以及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龟把头从水里伸出水面观察环境和伺机觅食的可爱场景。
随后,魏成清带着小分队进入一间外观普通的小平房,里面放着两个圆形的不锈钢的圆形培育桶,桶里铺着一层厚沙和清水。这两个不起眼的大桶,实际上是培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宝宝的家。鼋是龟的同类,身体形状有点像我们常见的水鱼“王八”,平时喜欢藏在河流的沙底下生活,体型最大的有1米多长。
鼋也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在2亿年前就爬行在地球上了,与植物活化石苏铁、孑遗植物桫椤以及恐龙是同室,堪称“水中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
看完龟鳖繁育基地,小主播们在刘奕博士的指引下进入龙鱼繁育基地。里面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池塘。据刘奕博士介绍,基地主要收集和保存、繁育金龙鱼等鱼类,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池里的“活宝”——包括由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团队繁殖成功的第三代金龙鱼、银龙鱼、魟(魔鬼鱼)等。
在西塱小学校园里,锦鲤水中观察体验区同样精彩不断。体验区摆放着一个4米乘2米的简易水池,水池里10余条色彩斑斓的锦鲤自由游动。技术人员放进了一个接通手机终端可操控的特殊浮潜控制设备——潜水机器人,并为学生们演示手机操控、观察和取景拍摄等一系列操作。
协办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珠江水产研究所也设置了摊位,摊位桌子上摆放着了鼋和龟的活体标本,以及鱼的器官组合模型,吸引学生们驻足饶有兴致地观看。
西塱小学校长陈国泰介绍:“我们现在越来越离不开智能化的生活,物联网应用是教育可以探索尝试的创新手段。希望通过‘校园-实地’交互式科普体验活动向学生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享受科技创造和自然原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