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许静 马汉青
“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本周以来,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被各地博物馆的活动信息刷了屏。博物馆丰富的活动数量和多样的形式,让人不由感叹,仿佛忽然之间,曾经让人觉得有点“高冷”的博物馆,已经放下了身段,随潮流起舞。打卡博物馆,也成了时下有点“酷”的市民休闲娱乐方式。记者深入深圳、东莞、佛山和本届世界博物馆日的主会场阳江,解锁各地博物馆的时尚新玩法。
阳江
通过构筑文物收藏体系等多种方式展现“博物馆的力量”
“南海Ⅰ号”科研实验室将向社会开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戴灵敏
“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7日-18日在位于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举行。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一座博物馆,不仅是文化的集成,更是文明的结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一直以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通过举办专题活动、构筑文物收藏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活化”文物等方式,传承海丝精神,用行动展现“博物馆的力量”。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是以“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展现考古现场发掘动态的专题博物馆。去年8月16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并在广东海丝馆揭牌成立中国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加强“南海I号”考古发掘中文物数字化信息采集,推进了藏品、文献等的智慧管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直播、VR/AR等信息技术加强了文物数字化资源应用,提供历史主题AR互动航海墙、“南海I号”三维文物展示、“丝路传奇”VR体验、海底世界VR体验、智慧机器人讲解、线上展览等服务,增强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提升了文旅数字化水平,丰富了数字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了“南海Ⅰ号”历史文化传播效果。
5月17日晚,活动现场将同步举行启动仪式和“博物馆之夜”文艺展演。“南海I号”博物馆科研实验室将于202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面向社会开放,市民朋友可以通过网上提前预约参观。据介绍,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实验室拥有多种专业设备,可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及科研工作。
佛山
多元活动打造“博物馆奇妙之旅”
玩“剧本游戏”体验博物馆之妙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景瑾瑾
近年来,随着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推进,佛山的博物馆量质齐升。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让市民游客更直观地领略佛山文化魅力,佛山各大博物馆积极尝试“新玩法”,通过打造文创及研学游产品、举办新潮文化节、开发数字博物馆等举措,为观众打开“时空之门”,吸引观众踏上博物馆的“奇妙之旅”。
5月14日,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佛山主会场活动启动。活动现场设置了文博展示区,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祖庙博物馆、禅城区博物馆、南海区博物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等佛山多家博物馆设置了展示摊位,展示文创产品。醒狮摆件、美陶湾潮服、博物馆咖啡、祖庙元素文件夹、剪纸等文创产品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观购买。
呈现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现场的博物馆文创,只是佛山市内各大博物馆文创成果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我们打造了‘佛山有礼’的文创品牌,先后做出过450多种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多次获奖。”祖庙博物馆文创开发负责人支文中表示。
佛山各大博物馆纷纷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佛山市文广旅体部门联合市内多家博物馆及周边旅游资源,策划了博物馆缤纷游活动,设置两条特色线路,组织市民免费体验。一条线路是美食博物馆游,通过游览顺德区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顺德区(华侨城)美食博物馆、南海区九江双蒸博物馆,了解本地美食美酒文化。另外一条线路是陶瓷博物馆游,通过游览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禅城区同庆石湾公仔博物馆、佛山市东鹏明善陶瓷博物馆、顺德区阁瓷博物馆,可领略本地陶和景德镇瓷的文化魅力,也可直观感受佛山建陶新发展。禅城区博物馆则推出“博物馆之夜——剧本游”活动,营造活力新潮的氛围,邀请小朋友参加实景剧本游戏《奇画疑云》,体验博物馆的奇妙之处。而在此前,禅城区博物馆也多次举办博物馆里的音乐会、园林香云纱时装秀、花朝节等潮流文化活动,以新颖活泼的方式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乃至喜欢上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也十分值得关注。今年初,佛山数字陶瓷文化博物馆正式上线,该博物馆依托现代信息化手段,强调数字化、趣味性、科技感,以VR等形态打造既传承厚重历史文化,又时尚新颖吸引年轻人体验的陶文化新通道,让佛山陶文化以更加灵动的姿态走进人们内心,走向世界。
2017年底,佛山启动建设“博物馆之城”,以“人城产文”深度融合思路,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3月,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类156家,美术馆类99家,共255家。其中,全市备案博物馆达30家,居全省第三。
深圳
举办多彩活动让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深圳:发动全民创意让文物“活起来”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深圳博物馆为深圳市民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方便市民更多地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深圳博物馆近年来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掀起了一股“文博热”,令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深圳博物馆里举行的市民互动活动精彩纷呈,格外热闹。5月13日周六下午,25名8周岁以上的小观众齐聚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展楼一楼中庭,分两场参加了“看青铜,画神兽”活动。深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场活动中,参与者不仅可以观看“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览,还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近青铜器,感受青铜国宝的庄严雄奇和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灿烂辉煌,并学习涂色基础技法,在线稿上涂抹出自己想象中的神兽形象。
5月14日周日,12组年龄为5-8周岁的儿童亲子家庭观众来到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参加了深圳博物馆打造的教育探索活动,包括铜器、陶瓷、古代艺术等三大探索主题,让亲子家庭观众通过轻松有趣的体验活动,从材料、器形、纹饰和设计等维度,手脑并用深度探究铜器与陶瓷的艺术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活动并不只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开设,自去年以来,深圳博物馆打造了“交流·互鉴——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的丝路艺术”“理解三星堆:祭祀场景中的铜器、玉器与象牙、虎牙”“大明·宫瓷——十五世纪的明代宫廷用瓷”等诸多“爆款”精品展览吸引观众参观,还配套推出线上主题讲座,亲子家庭打卡馆藏文物创意互动活动与观众见面。深圳博物馆还通过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B站等官方平台,邀请文博专家,举办线上直播导赏讲座。前不久结束的“商声振金石——纪念商承祚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特展”中,深圳博物馆与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中部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博物馆教育模式、新的学校教育课堂形式和课程模式。深圳红岭中学的语文老师们把语文课堂搬进博物馆,搬进“商声振金石”的展厅,在深圳博物馆里给学生们讲起了一堂堂沉浸式的讲解课和鉴赏课。
去年,深圳市举行了首届“博物馆文创大赛”,围绕“博物馆馆藏文物活化利用”主旨,以深圳市内各博物馆馆藏为载体,利用新时代创新创意手段,对博物馆馆藏进行全新呈现,让文物“活”起来。近日,2023深圳设计周之第四届宝安文创ד创意生活美学”深圳博物馆IP联名设计大赛举行,活动旨在以“设计湾区新故事”为主题,集聚文化创意设计资源,引导全球设计力量,推动“全民创意,产业创新”两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东莞
推出“博学东莞”文化品牌整合全市博物馆优质活动
博物馆热由“季节限定”变城市常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雷
国宝来了!记者从东莞市博物馆获悉,作为东莞“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会场,东莞市博物馆于5月18日重磅推出“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展期将持续至8月27日。该展览也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博学东莞’国际博物馆日系列主题活动”之一。由东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推出的“博学东莞”文化品牌统筹整合全市博物馆全年的优质活动。如今在东莞,博物馆热正由季节限定变为城市常态。
今年是东莞打造文化强市的开局之年。结合“博物馆之城”高质量发展,今年,东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隆重推出“博学东莞”文化品牌。据介绍,“博学东莞”采用“市镇搭台”、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共同参与的方式,主要内容以“1+4”为主,即由1个文博精品展览和“新时代明伦堂”文博讲座、“博物馆进校园”(博物馆夏令营)馆校活动、“流动博物馆”活动、“东莞博物馆之夜”博物馆夜间开放活动等4类依托展览举办的主题活动组成,紧扣春节、清明节、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国际禁毒日、暑假、中秋节等重要时节,有针对性、有节奏地推出七大时令主题展览活动。“‘博学东莞’要达到月月有亮点,季季都精彩,吸引市民朋友一来再来,常来常新。”东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曾表示。
记者了解到,今年1-2月,东莞各博物馆已举办“诗情画意贺青春——‘博学东莞’元旦新春主题活动”,3-4月已举办“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博学东莞’清明主题活动”,6月将举办“向毒品说不!‘博学东莞’禁毒主题活动”,7-8月将举办“品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博学东莞’博物馆夏令营活动”,9-10月将举办“一轮明月照古今——‘博学东莞’之中秋国庆主题活动”,11-12月将举办“江山代有才人出——‘博学东莞’之岁末精品展览活动”。而眼下东莞各博物馆正陆续开展“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博学东莞’国际博物馆日系列主题活动”。
早在2004年,东莞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目前已建立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互为补充、多种行业博物馆全面发展的博物馆体系和市、镇、村三级博物馆网络。全市现有博物馆53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7家,非国有博物馆36家;在文化文物部门备案的博物馆18家,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10家,列全省第二,其中鸦片战争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观众量居全省、全国前列。
记者了解到,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除“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东莞各博物馆还将举办文物及艺术鉴赏类、革命精神弘扬类、历史文化类、科普教育类、博物馆进校园(博物馆夏令营)、互动参与类、线上观展类等七大类共97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