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统筹/魏琴
文/梁晓茵
视频提供/小成
海报/蔡红
【编者按】一座古塔,传承一种文化;一方院落,凝筑一种文明。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49站走进肇庆市怀集县,这里一江两岸,流水潺潺,古树参天,竹影婆娑。怀集,取怀山怀水之“怀”,又取多民族相安集聚之“集”,勾勒出怀集山水形胜之美和历史人文特色。静谧古朴的文昌书院在水一方,如巨椽之笔,以古典色彩,寥寥泼染,呈颜就色。方寸之间,诗写云天,散发着静蕴文明的气息。
怀集县地处北江支流绥江上游,是广东省西北通桂达湘的重要交通枢纽,总面积3573平方公里。全县四围环山,宜林山地25.9万公顷,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2.5%,域内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60余座,乃广东省重点林业县,有如一颗全省山区县中最大的绿色明珠镶嵌于此,素有“稻米之乡”之称。
怀集县内河流众多,有“一江八河二十一水”之称,水资源丰厚,乃宜居且滋以万物生长之地。
在古时,怀集是百越之地,秦汉置乡,人杰地灵,物质资源丰富,隶属关系几经变更。七百年广西,八百年广东,兼具两地风俗特色,历史文物、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底蕴厚重,是极具怀岭文化特色的文化古城。县城山清水秀、古树名木、奇山异洞、清溪温泉、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而文昌书院就是当地一件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漫步在小城里,沿着沿江东路的河堤往前走,来到绥江河北岸,眼前一座屹立在水口的古建筑,便是文昌书院。
文昌书院,又名文昌阁,是一座较为罕见塔院合一的古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竣事。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城东侧绥江北岸,依岸临江,渔歌船笛悠扬,修竹长林摇曳,历四百余载沧桑,承载着怀集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底蕴。
据载文昌书院为当年怀集县令谢君惠倡建,时年因该地处于下郭水口,为镇河流倾泻,祈祷怀集的人才、财源不被流失而筑此阁,寓怀集人才辈出、繁荣昌盛之意。
如镇守河道的大将,文昌阁坐东向西,前有书院,后有文塔,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建有北门、庭院、正堂、厢房等,面阔三开间,两进两廊,硬山顶,灰塑博古脊,石门框,是中国传统式最具乡土风情的四合院建筑。20世纪50年代,书院被拆,仅存文昌阁,1991年,怀集县人民政府按原貌修复书院。
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道木影壁,来到前院,穿过左右侧良廊,步上几级石阶是正堂和两侧之厢房,绕过正堂后门的木雕屏风,便抵达后院。文昌塔就伫立在后院正中央,塔高25米,五层六角形塔体直插云天,似文星拱照之巨笔。正门上方书“梯云”,每层窗口自下而上依次书“得禄”“桂籍”“参天”“文阁”字额,是文昌塔的重要标志。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万丈霞光映衬下,塔院融为一体,阁、院、山倒影于静波明流,相拥互歌,绘就一幅“旭日高照文昌阁,清风吹波碧洊江”岭南小城新画卷。
文昌书院古时为办学育才圣地,凡有文昌塔的地方,大多出过文人墨客。古往今来,怀集重文兴教,以圣人智慧之经典,培养人格,从小立君子之品,塑有德之人,形成了“仁德立身富贵远,诗礼传家世泽长”的良好风俗。
这良风善俗,使文昌书院历经沧海桑田,依然沉淀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和文化,向世人展示着崇文厚德的小城魅力,并在新时代中焕发勃勃生机,被命名为“怀集县青少年立志成才教育基地”和“怀集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怀集“新八景”之一。
碧水清流画中行,风光旖旎惹人醉。
漫步在绥江河边,走过文昌书院前,细细品味它的历史带给你的心灵震撼,眼前缓缓流淌着的绥江河,泛起一浪浪涟漪向前奔流,而这奔腾不息的步履,终将迈出山区,奔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