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戴灵敏 通讯员 王静
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近日,记者走访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到,目前,该工程总进度已达到70%,预计年底建成并交付使用,进一步丰富海丝文化内涵,推动滨海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走访当日上午,记者来到与广东海丝馆相邻的施工现场,只见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主体结构已经封顶,玻璃幕墙的龙骨搭建进度过半,工人们正在室内砌墙抹灰,在楼顶搭建钢结构网架,下一步将进行钢结构吊装。一楼设有500个停车位,二楼设有观景平台,计划建设通道与海丝馆相连,为游客提供便利。根据远景规划,海陵岛将通过山体步道、森林小火车整合周边自然山体、旅游景区及海洋资源于一体,实现山海联动,游客既可以在美丽的海滩游玩,也能欣赏山海美景。
“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台风高发、地下室临海施工难度大、清水混凝土施工及钢结构施工难度大等影响,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进入二次结构、钢结构及其他专业分包施工阶段,预计12月28日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中建八局项目经理覃日飞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已通过省、市优质结构,省绿色施工、新技术应用工程等五大奖项的初评,正计划申报鲁班奖工程。
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南海Ⅰ号”为起点,“海丝方舟·梦启阳江”为设计理念,提取海浪、丝网等具有阳江海洋特色的文化元素,形成形体优美、空间丰富的整体造型,与广东海丝馆协调共融、气韵相生。该项目功能区域包括文物保护科研区、大型文物保护修复区、水下考古科研区、展陈区等,建成后将成为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陈列展示、教育培训、交流活动、馆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广东海丝馆珠联璧合,焕发海丝名城特色魅力,推动滨海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