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游客走出家门,乐享自然 蔡兆辉 摄
惠州一年四季草木丰盛,绿意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罗阳街道供图
罗浮锥林周边特色农产品受游客青睐,助力乡村振兴 罗阳街道供图
惠州将抢救复壮濒危古树名木300株以上 罗阳街道供图
策划/统筹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骁鹏
文/李海婵 周婷婷 通讯员 王小虎
最美人间四月天。眼下,惠州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踏青游览,尽享春日好时光。早在900多年前的十月,苏东坡初到惠州,便不禁感叹“岭南万户皆春色”。诚如苏东坡所言,这里一年四季都是草木丰盛、绿意盎然。
惠州,有着“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愿景正逐步实现;珍稀物种频频现身,“林中仙子”白鹇、“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等于日前先后到访,不少在大湾区属首次发现;当地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绿色产业风生水起……这是绿美惠州生态建设的生动缩影,展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
未来,惠州绿色发展之路怎么走?近日,《惠州市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方案》印发,提出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成为美丽惠州靓丽名片。
绿意正浓绿美生态成民生福祉
连日来,惠州天朗气清、春光明媚。步入红花湖景区,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环绕,湖面碧绿。在骑行绿道上,游客如织。抬头一看,紫的、红的、粉的三角梅花开正盛,点缀林间。青山绿水红花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荡漾着勃勃生机。
红花湖景区周边更是公园遍布,绿地草坪连绵不断。尤其是,惠州植物园内树木葱郁、碧草连茵,颜色各异的花朵馥郁芳香,成为热门“打卡点”。
“这些公园景区是吸引我来定居的最重要原因!”今年66岁的李秀珠阿姨退休后,就把家安在兴合坊,每个星期至少去两趟植物园,“对于老年人而言,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不仅让市民游客乐享其中,也让珍稀野生保护动物相继“落脚”。日前,在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放置的红外相机多次拍摄到被誉为“林中仙子”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此外,保护区还相继拍摄到豹猫、斑林狸等珍稀野生动物的身影。
无独有偶。在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当天,人们在乌禽嶂发现了“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活动的身影,这在整个惠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都属首次发现。“这种鸟首次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之后感觉又像消失了一样。”惠州市林科所原所长、林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纪刚介绍,这种中国特产的鸟类,野外数量仅1000只左右,比大熊猫还要稀少。同样稀少的还有穿山甲,一度濒临灭绝,踪迹难觅,如今也在山林间频繁出现。
由此可见,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对惠州可谓“情有独钟”。以惠东县为例,据统计,2022年当地共记录到珍稀动物36种,与2021年相比新增记录3种。
事实上,生态绿色一直是惠州发展的鲜明底色。早在2014年,惠州便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是广东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数据显示,2022年,惠州全市森林覆盖率61.67%,森林蓄积量4357.58万立方米,全市森林面积超过1049万亩,全市林地面积超过1028万亩……
俯瞰惠州大地,群山苍翠,河湖点缀。高榜山、罗浮山、象头山、南昆山等一座座名山,天然森林植被葱郁,西湖、红花湖、金山湖等如同翡翠镶嵌其间,构成了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胜景。这一处处风景如画的景观,由一条条绿道、林路串联,共同营造出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生态赋能助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立足生态底色,惠州积极探索扩大经济林、木材加工、林下经济等产业,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风生水起。
毗邻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博罗县罗阳街道寨头村猪含符小组距离博罗县城区约10公里,距离惠州市区约20公里,是“远尘嚣、近繁华”的“都市后花园”。这里,放眼望去皆是葱郁。连片的罗浮锥林中,有许多百年古树,其中树龄最长的约500年,是省内少有的万亩规模化连片生长的罗浮锥林。
据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罗浮锥是生态林、水源林和用材林首选树种之一,是集生态、观赏、经济等应用价值于一身的上佳树种。为此,当地修筑了全长约7公里的登山绿道,推出不少具有罗浮锥标识的特色农产品,如罗浮锥的果实、花卉加工制作而成的锥栗、蜂蜜等,颇受游客青睐。
“不仅为村民打通了登山路,也打通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罗阳街道党工委书记范志军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挖掘罗浮锥的生态、经济、药用价值等,培育罗浮锥特色品牌,探索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道路。
近年来,生态旅游备受追捧,森林文旅市场更是潜力无限。据《广东省森林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年)》预测,到2025年广东森林旅游游客年总人数将达3亿人次,综合产值2000亿元。
坐拥一流的森林资源,龙门也将目光放在这一千亿赛道上。据龙门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卓盈介绍,当地将以全域旅游规划的实施为契机,依托“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生态优势,整合推广以“避暑南昆山、自由森呼吸”为亮点的森林康养休闲游。以南昆山为基点,龙门正积极推动环南昆山及县域旅游发展,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康养旅居生活目的地,当好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
在注重经济价值的同时,惠州还深入挖掘森林的文化价值和内涵,着力打造一个个粤港澳自然教育品牌。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不可多得的重要蜻蜓栖息地,目前发现记录了156种蜻蜓,约占全国蜻蜓种类的四分之一。2008年,中国第一个以蜻蜓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南昆山蜻蜓馆在此建立,成为省内热门的科普宣传教育基地,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惠州故事。
相关专家表示,未来随着生态建设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绿色“家底”越来越丰厚,惠州将蓄积起推动绿色崛起、绿色发展的强大势能。
靓丽名片打造天蓝景美的生态画卷
近日,《惠州市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记者梳理《方案》发现,一个目标数据令人关注:2023年至2035年,全市计划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总任务342.48万亩。其中林分优化提升115.39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27.09万亩。
这意味着,到2035年,惠州全市森林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森林结构更加优化,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幅度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增强。《方案》还提出,届时,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植被将成为绿美惠州的鲜明底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成为美丽惠州靓丽名片,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惠州提出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六大行动”为载体,推动实现生态建设大发展、大提升。
具体而言,到2027年,惠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45%以上,绿地率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以上;要建设绿美古树乡村11个,绿美红色乡村17个;在惠东县新造红树林3000亩以上,形成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营造提升广惠、广河、武深等主要通道森林景观带300公里,提升绿道、碧道、古驿道森林景观200公里;抢救复壮濒危古树名木300株以上;新建义务植树基地300个以上……
为了发挥绿美惠州生态建设综合效益,惠州还将做好林业产业创新发展、挖掘绿美惠州文化价值、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三项工作。在促进林业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到2027年,全市新造及低改油茶17万亩,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达25家:建设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家,建成森林康养基地30家。
如何挖掘绿美惠州文化价值?《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市建成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5个。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到2027年,新建生物防火林带2000公里,抚育维护4000公里,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0以下;松材线虫病防控面积80万亩次,薇甘菊防治25万亩次,拔除松材线虫病疫点镇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