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佛山記者站 策劃/統籌 謝紅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吳泳
如果是第一次聽到「廣佛同城」這個提法,不少讀者可能會有疑惑:珠三角九市中,非只廣佛兩地山水相連;為何廣州和佛山會成為珠三角乃至全中國最早的同城化城市?讀完鹽步老龍的故事,或許會有啟發。
2023年4月12日,佛山市大瀝鎮鹽步社區協同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再赴廣州泮塘,收集關於鹽步老龍和泮塘長龍這對「契爺」「契仔」流落民間的故事,彙編整理為口述史,繼續豐富這一見證廣佛同心的百年禮俗。
典故:「禮讓」讓廣佛兩條龍走在了一起
珠三角河網密佈,龍舟更是成千上萬,為何「鹽步老龍」有個「老」字? 由省方志辦編纂的《全粵村情》在書中有明確記載,鹽步老龍有「三老」特點:一是資格老,已有近600年歷史,數百年來老龍在珠三角河道上一直是眾多龍舟的長者,迎來不少龍舟慕名拜訪; 二是姿態老,老龍一百多年來沒有參與過傳統的龍舟比賽,每次龍舟競渡,它都只做遊龍表演; 三是「形態老」,老龍頷長須白,在珠三角眾多龍舟中,長須的不多,有白須的更是極其罕見。
鹽步老龍的「威名」,與一段典故更是息息相關。 《全粵村情》記載,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鹽步龍與廣州泮塘仁威五約龍在珠江參加龍舟競渡,鹽步龍略領先,在離標旗(終點)數尺之際,站在泮塘龍龍頭的奪標者突然一躍而起奪得標旗。 事後,泮塘父老得知詳情,提醒年輕龍舟手「水上扒龍船,岸上有人見」,認為這是違規之作,第一名應屬鹽步,次日便把錦旗以及金猪等獎品送回鹽步。 鹽步村民對此禮讓再三,又把獎品送回泮塘。 如此反復數次,雙方禮讓不停,直到金猪變質、生蟲。 最後在一比特長者提議下,鹽步龍與泮塘龍結契,分別為「契爺」「契仔」。
從此,老龍、長龍每年端午期間進行互訪。 鹽步老龍先往泮塘,到達荔枝灣「操水」(游水)後,長龍駛到老龍身邊,兩艘龍舟的操槳手各用一隻手抓住對方的船舷,將兩船貼緊,隨著鼓點緩緩並行,謂之「拖手仔」(手拉手)。 泮塘鄉親為老龍的雙角戴上金花,披上紅布,謂之「簪花掛紅」,並贈送泮塘「五秀」及金猪等禮品。 次日,泮塘龍舟及醒獅艇一大早來到華光廟涉頭附近河邊,回訪「契爺」並做遊龍表演,鹽步以「黃皮園秋茄」等回贈。 太陽偏西,老龍、長龍並肩而行,三進三出鹽步水道,一直送別至石潭口甚至東教河段。
根據記載,明代有陶駙馬在珠江觀龍舟,目睹鹽步龍與泮塘龍的威猛,亦聞其「結契」之事,授意把鹽步龍、泮塘凸眼龍(仁威五約龍)、白沙紅龍、雅瑤東湧龍、石井古料大頭龍定為「五經魁」,有村民又稱之為「五京奎」。 清代,慈禧賜鹽步龍舟名為「鹽步老龍」,並賞十二支「雉雞尾」、一個孖金錢、一面「百足旗」,賜泮塘龍舟九支「雉雞尾」、一個孖金錢。 從此,鹽步老龍就以長者的身份,只做遊龍表演,不參加任何傳統龍舟賽事。
「起龍船、拜華光、遊三河、探契仔、迎契仔、食龍船飯……」說起鹽步老龍禮俗,廣東省非遺項目鹽步老龍禮俗非遺傳承人邵钜熙表示,多年來老龍禮俗基本沒有太多變更,基本能做到遵循先人前輩流傳下的流程。 事實上,自退休後,邵钜熙曾多次奔走於廣佛兩地,沿著「老龍足迹」走訪泮塘、坑口、茶窖等地,收集、整理鹽步老龍相關資料和故事,宣導恢復了老龍船牌、帽子等傳統樣式。
「龍舟精神其實就是象徵著一種團結一心、同心協力的集體精神,而老龍背後更是有著一份難能可貴的謙讓、禮讓精神,歷經千百年而不衰。」據邵钜熙透露,近年來除了全身心投入鹽步老龍禮俗事務外,還積極挖掘培養了一批「新接班人」。 「『接棒者』需要具備真心熱愛龍舟文化,甘願為傳承老龍禮俗作出貢獻,才能讓鹽步老龍文化持續煥發出新魅力。」邵钜熙說。
影響:「老龍」成為廣佛同心的連接紐帶
鹽步老龍在民間享有崇高的聲望,而依託該聲望,鹽步老龍曾在調停各鄉、各堡龍船之間的衝突上起到重要作用。 據大瀝鎮文化站編寫的《鹽步印記》記載,曾經,鹽步曾經與廣州南塘村產生誤會,鹽步曾上演過「夜困南塘」大戲,而南塘也還之以「魏征斬老龍」。 最終,雙方最終以和為貴,冰釋前嫌,彼此化解了衝突,締結了深厚友情,並成為生意上的夥伴,此事在民間傳為佳話。
「實際上,在珠三角水鄉,龍舟互相認親的佳話並非絕無僅有,但像鹽步老龍與泮塘長龍之間這份400多年以來每年端午和農曆五月初六都要舉行互訪、遊龍等傳統儀式的深厚友情,並形成長盛不衰的錦龍盛會,還是只此一家」,鹽步社區黨委副書記郭永漢表示,幾百年來,依託互訪,鹽步和廣州泮塘、 坑口、茶滘、鶴洞等地區的人們一直保持著兄弟情義。 據記載,泮塘曾向鹽步贈「昔日奪標同鼎甲,當年滄海占群龍」標旗,鹽步回贈「永結交情知此日,幸同奪錦憶當年」。 鹽步三河(河東、河中、河西)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贈送給泮塘「播液發靈」的牌匾,至今仍存於廣州泮塘仁威廟內,是兩地友好交往的印證。 「此外,1956年端午節,鹽步還應邀帶著老龍到廣州表演『陸地龍舟』。近年來,鹽步和泮塘的交往更早已不局限在錦龍盛會,正月十一的鹽步獅會、三月三拜北帝等年俗活動,兩地村民都會互相捧場。日常喜事和朋友聚會,兩地村民更是私下互訪,親如一家。」
近年來,隨著廣佛同城的正式提出,廣佛兩地在交通、政務、產業同城之外,文化同城也一併在發展。 為此,鹽步錦龍盛會改由鹽步社區組織籌辦,不但邀請廣佛兩地的村民參加,還會邀請一些海內外鹽步鄉親光臨。 《鹽步印記》記載,每年端午節前,鹽步都要舉行隆重的「起龍」儀式。 由坤甸木製成的,裝上龍頭、龍尾、龍牌、錦旗的鹽步老龍從蟾溪河出發,鳴鑼十三響,先到五顯祖廟參拜華光大帝,再到藏龍船的地點「采青」,將兩簇禾穗分置船頭船尾,祈求五穀豐登。 之後,老龍會在蟾溪河進行遊龍表演,白色羅傘飛快旋轉,長長白須時而飄起,鏗鏘的鑼鼓聲、整齊的槳起槳落聲響徹一河兩岸。 「鹽步老龍載滿了鹽步人深厚的情感,也是廣佛民間400多年來親如一家的力證,是鹽步人文化向心力的所在。」郭永漢表示,數百年來,無論鹽步人走到哪裡,鹽步老龍都是他們的共同記憶。
煥新:打造「潮龍」IP延續城市文化自信
白駒過隙,這條於1432年建造的鹽步老龍,今年已有591歲高齡了。 近年來,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不斷加強對鹽步老龍禮俗的保護力度。 2011年,大瀝鎮文化站與鹽步社區著手做好「鹽步老龍禮俗」文化資料的系統整理,大力開展「鹽步老龍」文化文宣,2012年2月,該項目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鹽步老龍禮俗」被評為第一批中國體育非遺保護與推廣專案。 2014年,鹽步老龍基地啟動建設,並於2015年投入使用。 基地內的鹽步老龍禮俗傳習所是集鹽步老龍實物、禮品、圖文展示和交流研討於一體的文化基地。
優秀文化的傳承,保育與活化缺一不可。 2022年,佛山市南海區提出構築「三帶三區」文化新格局。 在此基礎上,大瀝鎮計畫打造「省佛通衢文化產業帶」。 「鹽步老龍1432」項目正是省佛通衢文化產業帶的牽頭項目。 該項目位於廣佛灣城鄉融合示範區,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9萬平方米(約285畝),將通過活化百里芳華鹽步老龍示範區、南海酒廠、南海糧倉、鹽步直街等區域,打造一個集辦公、娛樂、休閒、觀光於一體的城、產、人、文融合的標杆文旅創意產業項目。 項目將按照「政府引導、規劃引領、屬地實施、市場運作、分步推進、各方受益」的工作思路,分四期開發,力爭兩年完成項目改造。 項目一期於2022年11月13日正式啟動,建設內容包括老龍公園改造提升、龍湧沿線建築外立面改造、百里芳華稻田景觀打造等。
「無論是從基層社會治理角度,還是從廣佛人文相親的角度,鹽步老龍禮俗都有重要研究價值。」佛山市委黨校佛山市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副教授彭瑩表示,嶺南龍舟的雛形可追溯至南越國時期,在歷史長河中逐漸發展出社會交往的功能。 人們對嶺南龍舟競渡的文化認同,其本質是對蘊藏其中的價值倫理、思維取向和行為敘事等民族特質的認同,這也是鹽步老龍在民間「威望」的根源。 與此同時,各鄉各村之間的龍舟結契拜契,顯示出人與自然、人與人在相處中所追尋的和諧共生的價值倫理。 鹽步、泮塘兩地群眾更是數百年一直保持著相互尊重、相互探訪、和諧共進的風俗,即使遇上天氣惡劣、環境變遷、經濟困窘,雙方也依然珍視傳統,堅持讓這種情誼維繫和延續,這體現的是廣佛兩地人民對彼此關係的認知和對共同價值觀的認可, 「數百年的情誼,是廣佛兩地人文相親、文化同源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