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享有“南国鲜花”美誉的潮剧迄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得主、广东潮剧院一团副团长林燕云日前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为潮剧保护建言献策。回到工作岗位后,她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潮剧传承工作中。
作为接触潮剧已30载的基层文艺工作者,政府工作报告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内容让林燕云深受鼓舞。“当前,古老地方戏曲剧种潮剧正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影响力和扶持力得到大幅提升,我们作为当代潮剧人,有责任有义务呵护好这朵南国鲜花,不断提升潮剧的传统魅力与时代价值。”她说。
履职:推动潮剧申报人类非遗项目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剧。随着红头船驶向大海,潮剧的足迹也传至全球,成为对外文化交流和维系乡情梓谊的重要桥梁。2006年,潮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离不开几代潮剧人的努力。
林燕云在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支持潮剧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项目的建议》等建议。她介绍,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我国已有43个项目成功入选。昆曲、京剧、粤剧等戏曲剧种成功入选人类非遗项目后,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全面焕发新活力,这对于潮剧保护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我们应支持潮剧更好发挥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作用,提升潮剧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为潮剧申报人类非遗项目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林燕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从潮剧艺术的传承保护、创作创新、传播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鼓励、更多指导支持,推动潮剧这项岭南优秀传统戏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为了推动该目标,从北京回来后,林燕云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潮剧传承保护等一系列工作中,围绕剧目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下一阶段工作;同时,为迎接2024年国际潮团年会,筹备相关演出剧目和文艺作品,让潮剧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绽放出全新光彩。
提议:第32届梅花奖评选应花落汕头
汕头是岭南戏剧艺术重地、潮剧传承发展的主阵地,而潮剧同样也是汕头做好新时代“侨”文章的重要载体。为此,林燕云提议,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活动应花落汕头。
事实上,近年来,潮剧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潮剧保护传承条例》出台,《红军阿姆》《绣虎》《秘密交通站》等一批潮剧精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先后登上春晚等国家级平台;依托国外的艺术社团,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海外潮剧传承中心顺利落地,广东潮剧院与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设潮剧本科班等,让全体潮剧人倍感振奋。
让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活动花落汕头的提议,无疑承载着潮剧人对未来传承工作的浓厚期望,也是为推动汕头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
近两年来,汕头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在林燕云看来,应该让潮剧成为其中的有力引擎。“汕头可以借助潮剧等文化载体,在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中,讲好汕头、广东乃至中国故事,同时也促进海内外华侨的交流,让更多海外青年人来家乡投资创业,为家乡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林燕云说。
另一方面,林燕云也提出,汕头应积极打造“国际潮剧节”品牌,并以此为契机打磨传承提升一批与寻中华根、铸民族魂、圆家国梦息息相关的精品,积极探索组建国际潮剧联盟。
“2024年,汕头将举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这是一个难得的平台,期盼能以此为契机,以潮剧联侨、汇侨、聚侨,激发广大侨胞爱国爱乡热情,为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汕头高质量发展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林燕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