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与法国分属于东西方文明,有久远的友好交往史。拿破仑就对中国有深刻的认识,他曾经将中国比喻为“一头沉睡的狮子”。如今这头狮子醒来了,正走在复兴的道路上。
两国建交近60年来,各领域交流不断,文化层面往来互动结出累累硕果。在这过程中,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更是起到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日前,作家郑小琼、雕塑家许鸿飞、动漫艺术家金城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畅谈他们与法国同行的友好交往——
▶▶郑小琼
[诗人,《作品》杂志副总编辑]:
几乎跑遍法国,穿梭在不同城市朗诵我的诗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羊城晚报:这些年来您跟法国有哪些文化层面的交往,可否结合具体文化交流活动谈谈您的感受?
郑小琼:我很喜欢法国一些描写自然的诗人,比如雅姆、菲利普·雅各泰、博纳富瓦等人的诗歌。有一段时间,雅姆与雅各泰的诗歌是我的枕边书,比如雅各泰的“当万籁俱寂时,是谁在歌唱?是谁用低沉而纯净的声音唱着那么优美的歌?”
这样的诗歌让我想起故园,心灵安静,诗的最后“但只有那颗心听得见,那颗既不求占有,也不求胜利的心”,让我想起庄子。从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等人笔下剧烈的轰隆巨响的法国巴黎,到雅姆与雅各泰等人笔下温良而纯朴的法国乡村,我感受到法国文化的精妙。
2018年,我在巴黎的一艘船上朗诵自己描写中国工厂的诗歌,有几个法国人听到我的诗歌,跟我交流起几十年前他们在工厂的往事,他们曾是法国工厂最普通的工人。
我始终相信,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而文学要表达这种普遍的情感。
羊城晚报:2018年,您的七首诗作被选为法国孔子学院“诗人之春”诗歌翻译比赛的译本。可以谈谈您的诗歌乃至中国当代诗歌在法国的传播和接受程度吗?
郑小琼:中国作家与诗人对法国文化与文学还是相当熟悉的,有许多法国诗人的作品都翻译到了中国。中国诗人与法国诗人交流也比较多,比如法国的“诗人之春”在成都、北京、上海、桂林等城市都有良好的互动,中法诗人相互朗诵诗歌,交流诗歌创作。
我应法国的邀请,参加了2018年法国本土的“诗人之春”,到了巴黎、昂热、雷恩、蒙彼利埃、尼斯、克莱蒙费朗、卢瓦尔、枫丹白露等城市与地方朗诵自己诗歌。
那些天,我乘坐火车穿梭在法国不同的城市朗诵自己的诗歌,从法国的北部到南部、西部,几乎把法国跑了一遍,将自己在法国文学读到的地名在现实中一一对应。在蒙彼利埃这座城市,我找到了四川留法作家李劼人生活过的地方。
羊城晚报:您关注过这场翻译比赛的结果吗,您的诗歌被翻译成法语后有没有充分表达原本的意思?
郑小琼:有一段时间,我的微博纸条收到很多法国朋友的消息,他们问一些关于我诗歌的问题,然后告诉我,他们参加了我的诗歌的翻译比赛,发了新闻链接给我。我觉得很意外,打开网站,用翻译软件译了出来,大体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
我后来知道比赛的结果,其中有两位获奖者在微博上跟我交流过。我不懂法语,不知道诗歌译过去会有什么挑战,那个比赛有几位评委我比较熟悉,都是非常优秀的汉学家,尚德兰老师译过我的诗集在法国出版,她本人也是法国很好的诗人。
羊城晚报:近些年来,中法文化交流频密。广州也举办过很多赏析法国文学或者以法国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在您看来,诗歌的翻译在中法文化交流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郑小琼:对,这几年中法两国之间的诗人交流十分频繁,国内做了很多以中法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大家都需要交流、沟通,彼此才能了解,增进友谊。
文学是一个国家精神与心灵最敏感与最广泛的载体,人类的心灵与情感彼此相通,我去法国交流,这种感受犹深,文化交流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对方。
后来法国出版了我的法语诗集《产品叙事》,这本法语诗集中的一些诗歌被ARTE(法德合资公共电视台)制作成朗诵音频与视频播放,经常有朋友转告我:法国读者购买了这本诗集,并且把读到的感受发在推特上。
从法国回来后,我写了一组关于法国的诗歌,采用十四行体创作,十四行体是欧洲一种十分古老的抒情诗体,法国的大诗人基本都写过这种体例的诗歌。
羊城晚报:您的诗歌创作受到过法国诗歌的影响吗?比较喜欢哪些法国诗人或作家?
郑小琼:在二三十年代有一批中国诗人留学法国,比如李金发、戴望舒等。法国一直是世界先锋文学的重镇与发源地,比如现代派诗歌便起源于法国波德莱尔等人。法国经典文学对中国作家的创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最早受过圣·琼·佩斯、波德莱尔、兰波等法国诗人的影响,这几年,我喜欢的法国诗人是雅姆、雅各泰。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法国文化或者诗歌对中国文化、诗歌的发展有何启示?
郑小琼:法国是文学大国,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法国人口六千多万,但在法国有1500多个文学奖,有政府奖项,也有私人奖项,有国家的,也有地方的,庞大的文学奖项让法国有庞大的文学创作者。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许鸿飞
[雕塑家、广州雕塑院院长]:
在卢浮宫办展,我对自己的雕塑作品更有自信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羊城晚报:请简单分享一下多年前您在法国办展的经历。
许鸿飞: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我在巴黎卢浮宫卡鲁斯厅举办个展《欢乐岭南》,将“肥女人”系列雕塑带到大雕塑家罗丹的故乡。展览面积有750平方米,展出了50件作品,除《吻》等少数经典作品外,绝大部分是新创作的。
展览期间,我还将曾游历各国参展的代表作《天轮》捐献给卢万河畔的莫雷市,并获颁荣誉勋章。对大多数艺术家来说,能够在卢浮宫这个世界艺术殿堂里展示自己的作品,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
回想起来,还有一个瞬间让我印象深刻,非常感动。当时我遇到一位母亲带着失明的女儿来到现场。小女孩只能通过手触摸我的雕塑,当感受到雕塑的质感的时候,笑容在她脸上浮现。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能如此近地走到西方观众中,让我更有信心在更多的地方办展,传播中国艺术的魅力。
羊城晚报:在有深远艺术传统的法国等地办展,有何感想?
许鸿飞:今天我们所从事的雕塑艺术,尤其是学院教育,很大程度来自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雕塑走入写实主义的阶段,通过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和认识,精细、精准地反映现实。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一直跟随和学习西方艺术。在海外办展,需要艺术家有足够的自信,这份信心就来自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创造性。
欧洲国家的主要城市街道上,优秀的公共雕塑随处可见,如果我模仿罗丹的作品,模仿得再好、再像,我也不敢去法国办展,那只会给当地人留下中国艺术家“山寨”的印象。后来我的作品在法国、英国、意大利陆续展出,对当地艺术家也是有所触动的。当地的艺术家对我说,这是他们那里没有的雕塑艺术。
羊城晚报:每次展览后,您都会因当地的见闻和触动,创作出新的作品吗?
许鸿飞:是的,从法国回来,我创作了一些音乐系列的作品。当地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演奏会,音乐是超越国界的艺术。除了独特性,艺术还要有共通性。我始终认为,雕塑艺术也是没有国界的语言,这是我的优势。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使用共通的语言将更加方便和直接。
当我的作品能够走近海外受众,让他们记得、认识我这个中国艺术家,我就可以逐渐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非遗项目融入作品中,让外国人看到中国的历史与当下。
我的“肥女”系列形象和题材同样也具有共通性,它不会被某种地域文化特征所局限,能减少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在接受过程中的隔膜。
在一些西方人心目中,中国人是含蓄、内敛,甚至有些严肃的,而“肥女”让人看起来有亲近感。我希望用这些作品,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阳光、自信、幸福和快乐的一面。
羊城晚报:明年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等盛事也将举办。您有怎样的新计划?
许鸿飞:就在上周,我受邀在法国驻香港总领事官邸参加法国网球公开赛的推广活动。艺术和体育是人类通用语言,是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桥梁。我多年来持续关注体育事业发展,在巴黎奥运年之际,我还将创作一系列体育题材作品,用雕塑语言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我对接下来正在筹备的国际展览充满信心。作为艺术家,希望自己能抓住每个阶段,用艺术来记录时代印记,让大家能记住这个时代的瞬间。
▶▶金城[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
缘结漫画,中法艺术家交互“体验生活”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羊城晚报:您最初是怎样与法国结缘的?
金城:我与法国结缘,始于2008年。当时的国家文化部组织中国漫画代表团去法国参加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办了一场展览。我作为代表团成员随行,并在昂古莱姆市政厅作主旨发言。就这样,我开始了与法国漫画行业的交往。
到2015年,第42届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专门设立了300平方米的“中国馆”,还特邀中国国际漫画节落地城市——广州作为主宾城市。“中国馆”内连续4天举办了“中国动漫金龙奖”和“过去·现在·未来”主题展览,展出了我和聂俊、李昆武、姚非拉等10位漫画家的百余幅作品。
此外,中国动漫金龙奖世界巡展的首站和第二站都在法国巴黎进行。而我的JC动漫馆也收藏了不少法国的动漫作品,比如法语版的《丁丁历险记》手稿。
从2008年之后,我每年都要造访法国昂古莱姆市,参加漫画节,跟当地动漫行业、大学交流。当地政府认为,我是一个能够把中国漫画带到法国的友好艺术家,所以给我颁发了“荣誉市民”称号。
羊城晚报:在您眼里,法国的动漫艺术有何特色?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何影响?
金城:我认为,法国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性,真正是争奇斗艳,百花齐放。比如,漫画界有很多小众的、非常具有个性的漫画,可能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没人关注,但它们在法国仍然能大行其道。法国艺术多元、丰富,但它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偏爱表现生活,注重追求生活的味道。
法国国宝级漫画家桑贝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艺术家,其代表作《一点巴黎》,就是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线条来画出对巴黎的观感和印象,画得特别人文,特别生动有趣。他的眼睛就像儿童的眼睛,能够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令人感动甚至震撼的一个个瞬间。
这一点对我的艺术创作很有帮助和启发。我现在创作的“极简少女”系列作品,也是表现现代人生活当中的小确幸、小感动,生活与人、人与自然等之间的关系。
羊城晚报:就您所了解,法国艺术界对中国文化艺术有怎样的评价?
金城:《小红帽与贼渡鸦》法国比较有名的漫画作品,作者叫让-皮埃尔·吉布拉。我经常跟他见面。他没来过中国,但对与中国文化交流非常渴望。他说,最喜欢中国的连环画,比如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贺友直绘制的《山乡巨变》等。通过这些作品,他进一步了解中国,以及中国的艺术。
羊城晚报:接下来,中法动漫界有没有进一步交流的计划?
金城:多年以前,法国有几位漫画家曾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办了一场漫画音乐会。漫画音乐会这种艺术形式在法国很流行,在广州的这场漫画音乐会也吸引了众多观众买票进场观看。这是中法两国众多文化交流项目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重新研究中法两国在动漫界的交流,计划邀请几位法国漫画家来广东,画他们眼中的广东变化、广东人的真实生活。同时,我们也会组织中国的漫画家,深入体验法国人的生活,创作“中国漫画家眼中的法国一天”。两国漫画家们创作的作品,我们会结集用中法双语出版,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