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图/王小虎
今年,“绿美广东”成了热频词。“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要我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广东的绿水青山必将展现更美的景象。”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广东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森林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8个百分点的地级市,惠州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好绿美广东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惠州人民生活在蓝天白云下、鸟语花香中。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绿美广东新图景,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突出绿美广东引领,作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惠州如何让“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山水之城惠州 惠州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生态立城,古树数量居全省前列
每年3月,南粤暖风吹绿大地,也唤醒了惠州人民踏春植树的热情。3月12日,正值植树节,惠州举行全市多场义务植树活动,带上铁锹与桶子,上山植树。近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林业人的接续奋斗,“绿美惠州”的蓝图绘就得越来越美。仅2022年,就累计完成义务植树760.49万株,建设森林村庄57个,建成绿美古树乡村2个。
根据史料记载,近代中国植树节最初设立于民国四年(即1915年),定清明节为植树节。据陈嵘在《历代森林史略及民国林政史料》中记载:“民国四年七月三十一日申令宣示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并于是日举行植树典礼。”《申令》还规定每年清明节,在全国各地广为植树造林。
事实上,中国植树节与孙中山先生有密切关系。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并提倡植树造林的人。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并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到了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鼓励全国人民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
惠州这座与孙中山有着深刻渊源的城市,一直也以生态立城。据惠州市林业部门数据,目前惠州全市森林覆盖率61.66%,森林蓄积量4150.85万立方米,全市森林面积超过1049万亩,全市林地面积超过1028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旅游、新业态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除此之外,惠州还是全省地级市中拥有古树名木最多的城市,经认定公布的共10881株。近年来,惠州林业部门为上万株古树名木建档“落户”,使惠州成为全省第一个建立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地级市,第一个完成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并取得了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优秀奖。
惠州正在打造森林公园,构建良好生态
目前,惠州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中,年岁最长的数两株年逾千岁的古树,分别是罗浮山华首寺大雄宝殿左侧的人面子(约1270年)和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和斜村100号旁的榕树(约1014年)。这两株千年古树受到悉心照料,至今仍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在龙门麻榨镇,古榕树的保护工作已落实到个人。镇政府安排了专门的“林长”照顾古树,“林长”会根据古树的生长情况,不定期给树补充营养液,若树出现腐蚀或病虫害,必要时也会邀请专家诊断治疗。
记者从惠州市林业局了解到,去年,惠州在完成全市47棵濒危衰弱古树名木抢救性复壮的基础上,又完成了30棵古树名木的抢救性复壮,让老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惠州全面完成全市古树名木第5次普查,新增古树553棵,并将全部古树名木信息进行修正录入管理系统;古树名木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已全面完成,新升级的古树名木管理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功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方便。
“浪漫花海”解码乡村振兴路
周末春风和畅,驱车进入惠阳区平潭镇阳光村,就可以遇到不少来往于源兴四季花海乐园的车辆。这片近30亩的“浪漫花海”于2022年11月开始种植,今年2月开始对外开放,现已进入花卉的最佳观赏期。
源兴四季花海乐园负责人林凤婷告诉记者,花海原本是一片荒废的闲置土地,通过精心设计、施工,已按季节种植金鱼草、玛格丽特、万寿菊、硫华菊、格桑花、向日葵、柳叶马鞭草、百日菊、醉蝶花、薰衣草、大花飞燕草、毛地黄等时令花卉,游客一年四季都有花景可赏。“整块闲置土地共200多亩,园区的定位是‘生态农业、美丽乡村’,我们相继种下柠檬等受欢迎的农产品,打造民宿、科技农业、拓展活动、儿童农业试验地等项目,将该地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公园。”林凤婷说。
在位于惠城区龙塘村的神龙兰香谷里,连片的油菜花迎着和煦的春风荡起层层金色的波浪,游客们徜徉在花田里,用手中的镜头,捕捉着春天的暖意。“油菜花田的主要目的是作为水稻的绿肥使用,花期也可给园区增添色彩,周边市民出行观光也多了选择。”惠州市神农兰香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谷盛介绍,园区内还种植有阳光玫瑰葡萄、糯小麦等农产品,已初步形成生态农产品种植、新品种培育、农业科研的农业休闲集聚区。在打造过程中,该园区还解决了村里60余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该村党支部书记文荣华介绍,近年来,龙塘村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精品村,积极整治人居环境,聚焦农文旅产业发展,通过有效推动土地流转,挖掘资源特色,发展葡萄、鳗鱼、旅游三大特色产业,把村民的老宅旧院改造成特色的民宿、餐饮,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
“当下正处文旅业的强势复苏期,城市休闲和乡村微度假等项目发展空间很大。”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表示,赏花踏春是乡村微度假的传统模式,从区域分布来说,惠州非常适合打造乡村微度假,目前惠州的农业是都市农业,要立足于定制化、休闲化、康养化的农业发展之路,把农田变成田园,让价值再升值,农业才有作为。
植根绿水青山,“绿美经济”兴起
近两年来,露营已经成为人们消遣、度假的“顶流”新方式,也是“绿美”广东、和谐生态的生动体现。
在惠东大南山脚下,enjoy camping露营基地就藏身在树林间。在这里,有复古的天幕、花色的毯子、星星点点的煤油灯。随着夜幕降临,天上繁星满天,露营爱好者们吹着江边的风,在放下手机促膝长谈之后,呼吸着和城市不同味道的空气,安静地睡去。
“露营经济”看似横空出世,实则根植在绿水青山之中,是绿美生态向绿美经济转变的一大路径。
在惠州,多数露营地散布在城郊、乡村和山野,露营也成为当前休闲度假产业升级的关键落脚点和不少地方乡村振兴的发力点。罗浮山下、南海之滨的惠州,坐拥得天独厚的山水湖海资源,适合露营的地方很多。经营主体和资本也看好惠州露营市场,不少企业积极打造露营基地,露营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持续上升。“天眼查”数据显示,惠州共有69家与“营地”相关的企业,近50家是近两年来刚成立。
进入2023年,旅游出行消费活力的释放叠加天气持续回暖,亲近自然的精致露营需求进一步快速增长。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南方地区,三亚、广州、杭州、万宁、惠州的帐篷民宿预订量位列前五。
“露营”需求的快速增长,也推动着行业供给的创新发展。“露营+”的商业模式为住宿、餐厅、咖啡馆、轰趴馆等线下业态赋予了更强的服务延展和体验升级。“一方面,人们的休闲度假需求在提升,周末游、周边游热度不减,露营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优胜劣汰之下,露营行业也会逐渐走向成熟,最终留下来的一定是长期、专业的经营者。”惠州CAMPOUT露营家营地负责人毛念傲说。
除露营外,森林文旅也备受关注。《广东省森林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年)》预测,到2025年广东森林旅游游客年总人数将达3亿人次,综合产值2000亿元;到2035年广东森林旅游游客年总人数将达5亿人次,综合产值4000亿元。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敏表示:“红树林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红树林+’产业导入的模式是很好的途径。比如,红树林与乡村旅游业结合起来,可直接促进当地发展。”惠州全市森林覆盖率61.66%,又拥有罗浮山、南昆山两座山,峰峦叠嶂、青竹遍野,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普遍较高,非常符合当下新兴康养经济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目标之一就是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构建三大湾区,即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健康湾区。当下我省正着力打造绿美广东。在我看来,在这一建设中,生态美是最基础的,经济美是最大的支撑,生活美是最终效果,这三美的融合是绿美广东最大的内涵。”吴志才说,具体来讲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产业景观化,比如让茶园有景观价值,让其实现在茶叶销售领域外的另一番价值;另一则是景观产业化,当下最热的花海,目前仅有景观价值,需要明确的是花是有季节性的,也就是价值是有限的,倘若能够搭建花的产业链,从观光到三产的旅游服务与旅游消费,才可以实现从网红打卡点的“短红”到绿美经济的“长红”。“从宜居、宜业到和美,从政府主导到市场驱动再到全民参与,这都是个过程,关键要搭起长效的机制。”
惠州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寿坚表示,市林业局将强化规划引领,全域推进绿化美化,构建绿美惠州生态建设新格局,努力让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植被成为绿美惠州的鲜明底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成为绿美惠州的亮丽名片,绿美惠州生态建设成果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优化提升南昆山、罗浮山、莲花山等主要山脉的生态质量和森林景观,强化东江、西枝江等主要江河流域以及重要水源地、大中型水库集雨区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推进海岸带保护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打造陆海统筹的秀美山川;另一方面,将持续巩固拓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以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为载体,推进林网、水网和路网三网融合,打造城乡协同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