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再添四个植物新种
  •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 作者:张文、丹宣
  • 发表时间:2023-02-12 07:43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文、通讯员丹宣报道:记者从丹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项目组获悉,继2022年3月初公布丹霞山发现丹霞呵叻蛛、丹霞铁马鞭、丹霞铁角蕨、东方卷柏等“四大新物种”之后,近期该项目组又在丹霞山发现丹霞冷水花、香花荛花、丹霞鸭跖草及丹霞单枝竹等4个植物新种,再次丰富了丹霞山的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香花荛花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教授、凡强副教授课题组发表,香花荛花所在的瑞香科以其观赏、药用及材用价值而闻名,沉香、瑞香、结香等均属于瑞香科植物。香花荛花的发现由植物爱好者郭剑强提供信息,科研人员进行跟踪调查,于2022年4月至5月采集到具有花、果形态的标本,经严格比对最终确认为植物新种。

在对丹霞山植物区系进行深入调查时,科研人员在沟谷崖壁之上发现了荨麻科冷水花属的一个未知种。它植株矮小,通体翠绿,茎肉质透明,像一个个玉如意镶嵌在石壁上,又像石壁上盛开的一朵朵绿色小花。廖文波、凡强课题组与广西植物所韦毅刚教授课题组合作对该植物开展长达3年的深入研究。通过标本比对、实地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科研人员证实该植物是尚未被描述的新种。因其仅在丹霞山有发现,遂被命名为“丹霞冷水花”。

鸭跖草因其花瓣独特的形状和颜色被形象地称为“翠蝴蝶”,又因为其叶片与茎节与竹子相似,称为“碧竹子”。廖文波、凡强课题组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郭微教授课题组对丹霞山的植物资源进行联合调查时发现,其与鸭跖草本种非常相似但又存在明显不同,经过深入研究确定为鸭跖草属的一个新种,因此将其命名为“丹霞鸭跖草”。

2021年,中科院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员夏念和课题组对丹霞山进行了多次竹类资源调查,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未知竹种。这种竹子呈小灌木状,秆丛生,每节仅有一个分枝,叶片基部截平,是单枝竹属的成员。科研人员发现,这种竹子与单枝竹本种很相似,但因箨舌和叶舌先端没有流苏状长毛而不同,因此将它处理为单枝竹的一个新的变种,并命名为“丹霞单枝竹”,目前仅在丹霞山有发现。

此外,丹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项目组近年来在丹霞山还先后发现了双唇兰、竹茎兰、锦鸡儿、繁缕景天等13个广东省新记录种,这些植物均为首次在广东省发现。

丹霞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丹霞山现已发现20余个动物、植物和菌物新种,且大部分新物种仅在丹霞山或丹霞地貌区生存。丹霞山292平方千米面积中,作为游览区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区域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尚有百分之八十的区域为无人区,这些区域地势险峻,动植物生境特殊,很可能仍存有大量未被发现的新物种。

近年来,丹霞山全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持续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专业团队合作,引入新技术开展科研监测,建立多层次的科研监测队伍,丹霞山生物多样性底数进一步清晰,丹霞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共治共享”的大保护格局逐渐形成。

相关稿件
粤ICP备2023008654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