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溪河与天堂顶的美丽背景下,稻田小火车穿过金黄开阔的田野,一路播撒欢声笑语。从化良口镇米埗村是远近闻名的广州市美丽乡村,“颜值”爆表的宜人环境为这里带来游客爆满的文旅热度。
可知可感的“乡村热”正是广州市乡村振兴的鲜活切面,坚持城乡融合、协调联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州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获珠三角核心区四连冠。
广州从化良口镇米埗村。来源:南方日报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乡村振兴话题展开讨论,就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积极建言献策。
提升人居环境带旺“美丽经济”
乡村的魅力源自于乡村的美丽。在市人大代表宋俊文看来,广州应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市民在享受乡村美景的同时,感受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这是提振市场信心的有力措施。对此,他建议政府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加大力度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刺激乡村消费市场,包括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绿美人居环境,一体化推进县镇村发展。
通过改善道路桥梁设施、完善三线整治、雨污分流、路灯改造、景观营造等基础设施工程,广州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让乡村人居环境不断走向现代化。近年来,全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力争实现“十四五”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
在村容村貌改善的基础上,广州市培育壮大精品民宿、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围绕打造“美丽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今年两会期间,来自民革广州市委员会(下称“民革”)的提案指出,接下来,广州应聚焦“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提档升级,在更高层次上谋划乡村振兴工作。在提案中,委员建议由政府主导打造农村文旅品牌,以特色明显、文化鲜明为线索打造北部三区“美丽经济”品牌体系。
如今,荔枝节、国际温泉旅游节、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农民丰收节等已是推动广州乡村游的重大节点、平台,进一步带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广州农旅品牌,助力“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
市人大代表林泰松认为,广州“乡村游”规划的完整性普遍不足,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需求导向不足。对此,他建议广州近郊各区多规划小而精的旅游产品,其对资源投入的要求较低,效益产出周期短,更加适合近郊各区进行产业开发。
此外,林泰松提议广州相关各区应对其目标客群进行充分细分,结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禀赋,实现差异化的产品设计,避免旅游项目因“复制粘贴”而陷入同质化。
随着“乡村游”升级火爆,不少广州市农民、村集体也转而加入二、三产业大军中,或盘活家中闲置房屋,将其改造成民宿,或出让村集体用地供开发企业租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广州市农村集体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累计交易总额超3000亿元,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乡村实现了土地高效利用,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理想照进现实。
新农人投身现代新农村
市人大代表沈燕芬常以“‘90后’返乡新农人”自居。今年两会期间,她站在市人大会议的发言台上将作为一名新农人的都市乡愁娓娓道来。三年前,正在深圳打拼的沈燕芬在父亲的影响下返乡创业,扎根增城,从一名白领成为一名新农人。
大会上,围绕粮食的种、收、储、运、销全链条生产,沈燕芬为带动小农户增产增收建言献策。她提出,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流通和品牌。因此,农业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全产业链条闭环服务便显得尤为重要。沈燕芬提议政府继续完善现代都市农业相关产业配套,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小农户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培育壮大6条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分链,同时,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强化重点农业投资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2020年,广州创建了第二批8个省级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11.3亿元;2021年底,广州启动4个省级功能性产业园和3个特色产业园的建设,总投资15.8亿元;2022年,广州新获批创建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广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实践中不断升级。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带动第一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来自广州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委员提议,广州应尽快谋划一批市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产业园梯度发展格局和农业产业园区体系,推动农产品向特色、精细、绿色、标准等方面转型。
无论是沈燕芬提及的全链条技术、管理服务,还是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毫无疑问的是,现代都市农业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在改善人居环境、策划文旅热点的同时,推动科技下乡,畅通城乡科技资源要素流动,也是广州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