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沫依 薛仁政 通讯员 南五萱
图/医院提供
疾驰于街道,穿梭于社区和医院之间,快速高效分类护送核酸阳性确诊人员到方舱医院、亚定点医院、定点救治医院,这是战“疫”最前线“摆渡人”——疫情转运专班的工作。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五院”)派出了2组共4名医护人员参加转运专班,日夜不停、随时待命,确保患者得到专业、快速的救治。
“大管家”24小时待命
朱惠峰是关节外科的青年骨干人才,刚结束半年期北京培训的他踊跃报名加入广州市转运专班,报到当晚就主动承担出车任务。
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朱惠峰就像一个“大管家”:既要与市120指挥中心、社区工作人员、接收点联系人等电话联系沟通,还要在转运途中时刻关注患者身体状况,尤其重点关注高龄老人、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及时处理突发病情。有时遇到心急的患者,还要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转运工作任务重、风险大,24小时不定时、不定点接收准备出发的命令,哪里有阳性患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朱惠峰说:“起初心里确实有担忧。了解到只要把穿脱防护服、手卫生、消杀等安全防护措施做得规范且到位,自身安全是能得到保障的,心理上就没什么负担了。”
穿上防护服就坚持到底
上午8时,出发到方舱医院进行医疗保障工作,紧接着马不停蹄执行转运任务;任务结束后还要对负压车辆进行消杀,一直到晚上8时许才结束所有工作。最长的一次,护士罗淑娟曾连续工作12个小时。每一次执行转运任务,罗淑娟都得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佩戴护目镜,至少也要6个小时。
“一旦穿上了防护服,没有特殊情况,就要坚持到任务结束,中间是不吃不喝的。”罗淑娟说,“过程肯定很难受,但辛苦的不只有我一人,想想就挺过去了。”耳朵被防护口罩勒得酸痛,脑袋被护目镜和面屏勒得胀疼,脱下防护服那一刻,罗淑娟开玩笑说,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罗淑娟遇到过不少因病情或头晕而呕吐的患者,经常要在车上处理呕吐物。“对呕吐物的规范处置非常重要,一点都不能大意马虎,否则就会有被感染的风险。”罗淑娟说,“从事医护工作这么久,类似情况早已司空见惯。”有些患者会觉得难为情,连忙赔不是、道声谢,罗淑娟总是会温柔地安慰他们,礼貌地挥挥手示意“没关系”。
“工作虽然辛苦,但患者都很配合,总是声声感谢、句句关怀。有些大叔大妈还会像家里长辈那样,叮嘱我们注意休息,做好防护。”罗淑娟坦言,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劳累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