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统筹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 林海生 杨锦强 魏乐然
11月的晚风吹来了惠州晚稻丰收的高峰期。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秋粮收获已接近尾声,秋收粮食面积达82.89万亩,预计本月底可完成全市水稻收割任务,丰收在望。与此同时,惠州市正有序推进冬种工作,力争今年冬种面积达91万亩,其中粮食面积23.38万亩,同比增加5%以上。
近年来,文农旅融合成为新趋势,惠州在繁忙的丰收景象背后,又呈现出新气象,全市上下正在不断探索稻谷丰收文农旅融合发展的好路子。
沉甸甸的稻谷 李雪薇 摄
田间地头忙丰收
在惠州大地上,金灿灿的晚稻成块连片,田间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作业,阵阵轰鸣声奏响晚稻秋收的“丰收曲”,机器吐出秸秆,留下金灿灿的稻粒,农户忙着装袋、转运新粮,虽大汗淋漓,但眼底藏不住盈盈笑意。
“一环不松,一招不落,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不仅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水稻种植大户奖补、撂荒耕地复耕补贴等惠农政策,还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预期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9.47%,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51%,多举措促进农户稳产增收。
据统计,自2019年起,惠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实现连续3年增长。截至今年9月,全市完成撂荒耕地复耕面积4.39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23%,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保持向好趋势。
丝苗米是极具岭南特色的优质稻米,立足这一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惠州市已创建惠城区、博罗县、龙门县三大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水稻育种、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找准产业链条中的关键、薄弱环节,集中着力补短板,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梯田美景 惠东县文广旅体局供图
特色文农旅融合促发展
11月,走进惠东县九龙峰角峰村的大山里,半山腰上的数十亩梯田被划分为百千块小田,层层递进,错落有致,金黄顺着山脉,浸染了整片梯田。这里的梯田不大,网友们戏称其为“袖珍田”,但它不仅是当地畲族人的生存根基,也是如今惠州保存较为完整的梯田景观,每年前来打卡的大湾区游客不在少数。据了解,梯田与九龙峰景区已形成联动。丰收时节,游客到九龙峰游玩后,都会到梯田拍下丰收景色,感受丰收的喜悦。
在该县的铁涌镇黄坑村和大岭背村等地,结合“稻—稻—薯”的耕种模式,开发多元农田体验,打造休闲农旅区。游客可以在稻田边散步、游玩。夕阳阳光洒落在金黄的稻谷上,仿佛成为好看的油画,是适合拍照打卡绝佳图景。无独有偶,惠城区水口街道万卢村海纳农业种植基地实行创新“稻—渔—花(果)”三位一体化稻田立体特色种养模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纳农业在沿着稻田外围的田埂种植了桃花、香蕉、百香果等观赏性花木和果树,建有蔬果采摘带。
农户弯腰割稻谷 张敏威 摄
水稻收割助力乡村振兴
惠阳区良井镇黄洞村佳禾园的稻田是宜游、宜学、宜居的融合景区。一边是农户忙着秋收,另一边是游客在观察蚯蚓、体验割稻打谷、制作稻草人……据了解,这是一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稻田,是游客体验农耕文化的场所。收成的稻谷经过加工后成为提供给游客的生态稻米。游客到此既可感受田园风光,也能体验乡野农趣,享受生态与度假结合的现代休闲生活。佳禾园开发体验式农旅项目只是惠州推动体验式农旅项目的一个缩影,放眼望去,开发体验式农旅项目如破竹般在惠州生长。
机器穿梭农田收割稻谷 惠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据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将积极推动冬种生产;开展粮食高产竞赛,在惠东县和博罗县各创办2个连片1000亩以上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辐射带动周边农民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持续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通过落实遏制耕地撂荒的系列措施,进一步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有效整合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提高粮食产能;同时通过科学防灾减灾减损失。加强灾害天气的预警预判,有效防范农业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