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见深圳:跨山越海望鹏城
  • 来源:南方网
  • 发表时间:2022-11-24 16:13

深圳是广东省重点侨乡之一,祖籍深圳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逾100万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近年来,深圳积极搭建高水平合作发展平台,积极发挥华侨桥梁作用,凝聚侨心侨智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

深圳市委统战部联合南方新闻网推出《“侨”见深圳》系列视频,邀请侨务工作者、侨文化传播志愿者打卡深圳独具特色的涉侨地标,让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和鹏城儿女见证侨文化在岁月沉淀中焕发新活力,以同心同源同根文化促民心相通。

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大鹏所城,是深圳目前保护级别最高的历史遗产之一。它是深圳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更是深圳别称“鹏城”的起源。

清代编纂的《新安县志》记载道:“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大鹏所城初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用以固边戍海、抵御倭寇。这座长久守卫深港海域的堡垒,书写着中国明清时代深港地区的海洋军事防范史。据大鹏古城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黄文德介绍,大鹏所城的“所城”二字源于明初创立的卫所制度。它吸纳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戍边军士,在所城内寓兵于农、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大鹏所城76个姓氏的村落。

大鹏所城护卫着从珠江口东岸进入腹地的交通要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与护航点。受到千年海洋文化的洗礼,三分之一的大鹏原住民远涉重洋谋生。大鹏所城作为侨乡之根,有久远的移民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在所城宁静古朴的街巷中,有序分布着11座明清两代将军第和近700间民居。其中,要数赖府巷中的“振威将军第”的建筑规模最为宏大。这座宅邸的主人,正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指挥“九龙海战”获胜的抗英名将——赖恩爵。

“以赖恩爵将军为代表的大鹏先辈,他们担道义、忧天下的这种责任担当,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大鹏人。”黄文德表示,当民族陷入蒙难危亡的局面,这里涌现了刘起龙、赖仲元、刘黑仔等一批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大鹏新区现有华侨华人和港澳乡亲约5.2万人,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心系祖国家乡发展,积极捐办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数额总计已达1亿元以上,为大鹏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12月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21年入选“十四五”期间国家大遗址……极具侨文化特色的大鹏所城,是大鹏籍华侨华人连接祖籍历史的天然纽带,600多年来始终守护并涵养着这里同宗同源的文化。登上城门楼上远眺,今日新鹏城正书写着自己的崭新故事。而每一位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大鹏人,都将秉承“山海虽广,行远而梦同”的情怀,为深圳的文脉精魂注入新的活力。

出品:中共深圳市委统战部 南方网

统筹:李晨昱

策划:农海燕

脚本/编导:农海燕 翁均婷

采写:翁均婷

拍摄:梁就胜 张全壮

剪辑:张全壮

设计:张桂青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