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通讯员 罗瑞娴 万珺
图/南沙湿地提供
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在武汉举行。近日,在广州最南端的广州南沙湿地景区,又迎来了数十万的候鸟栖息过冬,记者了解到,来南沙湿地过冬的候鸟数量已占全市总数过半。
广州南沙湿地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广州最南端,地处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近10000亩,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好、保护有力、生态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南沙湿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周边地区起着防风消浪、涵养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被誉为“广州之肾”。
南沙湿地景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处于珠江四大口门(虎门、蕉门、洪奇门和横门)出海口交汇处,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候鸟的重要迁徙路线之一。景区内高等植物约有300多种,其中红树植物11种,半红树植物4种,共同形成了海桑、桐花、秋茄、木榄、芦苇、香蒲、红乌桕、千层金、美国槐、黄槿、荷花群落等湿地植物景观。由于南沙湿地景区多年来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因而吸引了数十万的候鸟来湿地栖息过冬。
根据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统计,来南沙湿地过冬的候鸟数量占广州市候鸟总数的50%以上,其中还包括许多珍贵的鸟类品种,例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白尾海雕、黑脸琵鹭(2022年观察达62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5种,包括白琵鹭、普通鵟、黑翅鸢、黑鸢、小鸦鹃、褐翅鸦鹃等,还有20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等。到目前为止,在南沙湿地监测发现的鸟类多达185种。这里野鸭成群、苍鹭伫立,共同构成广州南沙、香港米埔、珠海淇澳岛的珠江口湿地水鸟迁徙繁殖区域,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的“候鸟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