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故事:余靖风采誉神州
  • 来源:广东学习平台
  • 发表时间:2022-10-03 15:19

大部分历史文化名城都有声名在外的文化地标,在古虞名郡韶关,也有一处重要的文化地标,它就是明弘治十年(1497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的风采楼。

“风采”一词出自《汉书·霍光传》,多用来形容人气度非凡,具有美好的仪表举止。余靖以“风采”名世,这一美名源自同为“庆历四谏官”的蔡襄在《喜欧阳永叔余安道王仲仪除谏官》中的盛赞:“必有谋猷裨帝右,直须风采动朝端。”

风采楼(来源: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余靖(1000—1064年),早年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北宋韶州曲江人,“庆历四谏官”之一。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及第,历任集贤校理、右正言,出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同判太常礼院、同修起居注、权同判吏部流内铨,出任桂州知州、广南西路安抚使等职,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赠刑部尚书,谥号“襄”,著有《武溪集》20卷。

余靖与《武溪集》塑像(来源: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余靖的谏官风采

据《宋史·余靖传》记载,余靖初次展露出不避权贵、犯颜直谏的品质,是在宋景祐三年(1036年)。

时任礼部员外郎的范仲淹言事获罪。就在满朝谏官、御史噤言之际,当时还不是谏官、与范仲淹也素无交情的余靖,不惧株连,冒着“越职言事”的风险,为范仲淹鸣不平。当时,宋仁宗并未采纳余靖的进言,反而将他一同贬官,但余靖刚直不屈、勇于进谏的名声,就此传扬开来。

庆历年间,余靖任谏院右正言,屡进谏言,充分展示了谏官风采。他主张整顿吏治,“去贪残之吏,抚疲瘵之民,此诚致治之本也”;主张储粮备荒,“每遇灾伤赈贷,使国有储蓄,民无流散者,用此术也”;主张免减赋税,“农收有限,当量民力而取之”“今若同取,一旦不堪其求,必致流亡之患”。

余靖的勤政风采

余靖从政四十余年,政绩兼涉修史、谏言、吏治、外交、平乱等诸多方面,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

余忠襄公祠(来源: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我国古代十分重视纂修典籍工作,余靖曾长期担任史官之职。宋景祐元年(1034年),余靖晋升为秘书丞,负责掌管典籍和起草文书。他翻阅了大量的古籍,从中发现前代史书有很多差错,并上书宋仁宗建议校勘。余靖埋头于史籍,一年“新校《史记》一百三十卷,新校《前汉书》一百卷,新校《后汉书》九十卷”,并在校对的基础上,撰写《三史刊误》四十五卷,可谓今日史志工作者的楷模。

余靖参与“庆历新政”,奏议无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这些主张颇有见地、切中时弊,充满忧国忧民之心、力促改革之意。

庆历年间,宋、辽、夏三国关系微妙,余靖临危受命,曾先后三次出使契丹,以修边好,“单车即道”“握节以往”,以超人的胆识、雄辩的口才、高明的外交策略,说服了辽和西夏的国君,缓和了宋辽、宋夏的纷争。

余靖的廉洁风采

“政为民纲,清本士节。立于寡过,先乎自洁。根不坚固,枝必颠折。”这是余靖《从政六箴·清箴》里面的开篇之句。

《从政六箴》作于宋天圣四年(1026年),当时余靖进士及第仅两年,授江西赣县县尉,后来多次修改,直到晚年才真正定稿。《从政六箴》可以说是余靖出仕的“表态发言”,也可以说是余靖多年的为官心得,更是余靖一生坚守的廉洁箴言。

余靖纪念馆(来源:乳源瑶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

《从政六箴》分为“清、公、勤、明、和、慎”六条箴言。在“六箴”中,余靖将“清廉自洁”作为做官的核心操守,倡导为官应该以“不贪为宝”,将“抱公绝私”作为履职的纲要,主张当政领导要品行端方、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受贿赂,做人为官要光明磊落,“轩铜照胆,不将不迎”,不钩心斗角,宽厚仁和,慎始慎终。

余靖纪念馆全景(来源:乳源瑶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

广州物产丰富,历任官员搜刮民财、中饱私囊。余靖知广州时奏请朝廷,严禁官吏“购南药请番货”,免除商船附加税,自己率先垂范、轻车简从、清廉自重。正如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余靖传》所记:“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从政六箴》体现了余靖清廉守正、抱公绝私、明辨是非、勤恳尽责、推崇俭朴、谨言慎行的廉洁风采。

余靖的文学风采

宋欧阳修在《赠刑部尚书余襄公神道碑铭》中曾这样描述余靖的文学底蕴:“自少博学强记,至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外暨浮屠、老子之书,无所不通。”

余靖虽然政事繁忙,但常以诗文自娱,即使夺官返乡家居,也以诗文寄情山水,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历代方志中记载韶州风物时常引用余靖的诗文。《粤东诗海》评论余靖的诗“骨格清苍,吾粤宋诗无出其右”;《岭南历代诗选》认为余靖的诗文“颇受张九龄的影响,幽深清劲,有骚雅之遗音”。

余靖的诗文有山川风物的自然美:“松溪千盖雨,茶圃一旗春”;有真挚笃厚的感情美:“日暮津亭送归恨,唯知极目望烟波”;也有坦荡豁达的风采美:“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风采楼前后记(来源: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余靖风采”是韶关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启迪后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学习借鉴、继承和发扬。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