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通讯员 张岚妹
图/通讯员 李文博 越秀区文联
10月1日,一幅总长26米,展现新时代越秀老城市新活力的国画长卷《越秀新彩》在广州市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亮相。
据介绍,此次长卷创作由中共越秀区委宣传部指导,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越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策划,郝鹤君、梁培龙担纲艺术顾问,由知名画家廖宗怡、伍启中、招炽挺、曾嵘、董帜强5人领衔创作,中青年画家卢俊夫、李建中、林广平、古宝添、郑文森5人共同参与。他们深入实地采风,历时半年精心创作而成。长卷深度挖掘越秀的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底蕴,描绘名胜古迹、历史建筑、高楼大厦、生态公园等场景。
《越秀新彩》国画长卷亮相广州市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吸引街坊前来参观。(摄影:通讯员李文博)
红色文化:追忆峥嵘岁月,见证美好生活
画面从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展开。街区内历史遗产丰富,多元文化并存。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为印记的红色文化、“五大侨园”为典型的华侨文化在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内交相辉映。
近年来,越秀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打造“东山印象”品牌,引入潮玩工场、新潮小店、特色民宿等新业态,推动老字号彰显小店经济、老店魅力,切实把历史建筑用起来、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
画卷中绘制的东园文化广场,是全国现存少有的同时集聚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革命历史主题区域。周边聚集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等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革命史迹。2022年,团一大纪念馆落成并开放,备受青年人喜爱,参观人数屡创新高,焕发新的活力。
《越秀新彩》(越秀区文联提供)
岭南文化:承载广府情怀,彰显城市特色
越秀,孕育着广州千年的岭南文化。辖区内天字码头、海珠广场、海印桥、五仙门发电厂、东濠涌、旧南海县社区等地皆烙有历史的印记,在这里,历史建筑与高楼大厦辉映,古街老巷与车马繁华并存。
天字码头,是广州历史最久的码头,俗称“广州第一码头”。从天字码头登船夜游珠江,欣赏羊城新八景之一的“珠水夜韵”,感受温润如君子的珠江气息,别有一番风味。
旧南海县社区,因曾为明清南海县衙所在地而得名,是广州近代集合住宅的典型代表和体现“最广州”特色的社区。近年来,越秀区以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打造智慧社区IOC平台,进一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持续、具有越秀特色的运营模式,进而全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海丝文化:传承千年商都,聚焦时代变迁
千年古道北京路一带是广州商贸业的发源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之一。沧海桑田,北京路见证了这片土地上千年辉煌的历史文化。如今漫步其中,游人如织,欢声笑语,华灯璀璨,流光溢彩,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岁月流转,一条路见证一座城,北京路历经千年而不衰,紧跟时代步伐焕发全新活力,是越秀区展现老城市新活力的生动实践。长卷还将缤缤广场、广州宾馆、广东国际大厦、中国大酒店等纳入其中。这些属于广州街坊的时代印记,随时代变迁,依然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创新文化:紧抓时代契机,焕发城区活力
越秀,紧抓新时代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契机,以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为主要载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以超高清为主题的5G+4K/8K展示体验中心,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创新技术经济体系。位于珠江之畔的长堤,近代有着“中国金融第一街”的美称,依托长堤民间金融街,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民间金融联盟,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建设,成为越秀创新文化亮眼的名片。
画家们妙笔生花,聚焦越秀区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和创新文化等20处标志景点,描绘了新时代广州越秀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绚丽画卷,助推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是名《越秀新彩》。
有奖打卡:跟随名家长卷,寻找越秀新彩
据介绍,为丰富群众的假期生活,主办方特推出“寻找越秀新彩”有奖打卡活动。国庆期间,市民朋友前往《越秀新彩》国画长卷中的标志景点进行游览打卡,并拍摄带个人影像的照片或短视频进行投稿分享(发送至邮箱1690395083@qq.com)。
这20个打卡点分别是:东山湖公园、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东美术馆、广东华侨博物馆、星海音乐厅、东园文化广场(团一大纪念馆、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天字码头、海珠广场(缤缤广场、广州宾馆)、广州解放纪念像、五仙门发电厂旧址、海珠桥、北京路文化旅游区(省财厅、广百大厦)、广州民间金融街、爱群大酒店、旧南海县社区、东濠涌、环市东商圈(广东国际大厦)、花果山小镇、流花商圈(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中国大酒店)。
主办方表示,打卡集齐5个或20个点即可获得精美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