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以水为笔 绘就诗意画卷
  • 来源:海珠融媒号
  • 作者:沙茵萍 陈韵潼
  • 发表时间:2022-10-01 15:01

两千多年来,珠江畔文脉延绵、钟灵毓秀,城与诗相互交融。漫步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水清、河畅、岸绿、花美,大自然以水为笔,绘就诗意画卷。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里的水稻田。(来源: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经过近十年的湿地修复工作,海珠湿地从饱受侵蚀、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变成了具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稻田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的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水稻田生态系统,正是海珠湿地在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的尝试之一,水稻田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麻雀在海珠湿地水稻田觅食。(来源: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2021年11月,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这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新增项目。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的核心区域就是海珠湿地,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的人们创造了全球罕有的城央农业文化遗产。丰收时节,荔枝、龙眼、番石榴、黄皮等岭南佳果挂满枝头。

海珠湿地荔枝挂满枝头。(来源: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海珠湿地龙眼丰收。(来源: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这里是重要的岭南果品种质资源库,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数百个品种,果树上还孕育了野生菌类。垛基果林湿地延续独有的“垛基果林”空间,将单一果林变成“四季百果林”,全年可满足各类生物食源需求,提升果林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对市民来说,则又多了一处都市田园生活体验地,可以充分领略“水乡、花乡、果乡”的湿地特色风貌。

果树上生长着野生菌类。(来源: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海珠湿地的杨桃挂满树枝。(来源: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海珠湿地作为可及、可达、可享受的“世外桃源”,生动诠释了在繁华大都市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模式。

来源:广州市海珠区融媒体中心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