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音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好快就要进入国庆黄金周啦,仲喺度返工嘅你,喺唔喺全力“赶工”,为咗假期可以有时间行下街,散下心咧?每逢假期,广州嘅各大商场都会推出优惠活动,以吸引顾客。作为有着“千年商都”之称嘅广州,呢座城市嘅百货商店又有乜嘢故事呢?本期嘅《粤讲粤有古》就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马上就要进入国庆黄金周了,还在上班的你,是不是正在全力“赶工”,以求假期可以有时间逛逛街,散散心?每逢假期,广州的各大商场都会推出一定的活动,以吸引顾客。作为有着“千年商都”之称的广州,这座城市的百货商店又有哪些故事呢?本期的《粤讲粤有古》一起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广州人做生意,喜欢成行成市经营,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专业街在广州的“商海”里浮沉。除了专业街,广州的百货业也相当发达。清末以来,广州的工商业,像开足马力的火车,飞速前进。据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西关商人的推动下,第一家以公司形式经营的百货商店——光商公司,在十八甫开业,首创分柜式明码实价售货。人们到了百货公司,可以方便地买到各类日用商品,而且款式新颖,非一般杂货铺可比拟。
到了清宣统二年(1910年),真光公司在十八甫开业,广州的商业,迈进了现代化的门槛。真光公司是广东中山籍旅澳华侨黄在扬、黄在朝兄弟创办。他们早年间在香港创办百货公司,后将百货商场开到广州,以经营名贵日用华洋百货为主,坊间称之为“省港真光公司”。
1916年,澳大利亚归侨蔡兴、蔡昌兄弟在广州惠爱中路,也就是今天的中山五路,建起了一座五层高西式大厦,这座足以改变整个街道尺度与风格的大厦是“大新公司支店”。为什么说是“支店”呢?这就要从蔡氏兄弟的创业史说起。蔡氏兄弟原籍广东,蔡兴毕业于上海英华书院,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后随舅舅前往澳大利亚谋生。1899年,他带着积蓄归国,与同乡马应彪等集资,于第二年在香港开创先施公司。不久,蔡昌也回国发展,在先施公司任职。1912年,蔡氏兄弟筹得港币400万元的资金,在香港创办大新百货公司,英文取名“The Sun”,有旭日东升之意。
由于香港大新百货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兄弟俩决定进入内地市场。1916年,他们开设“大新公司支店”,实行专人收款、固定经营时间等制度,并且还引入了优惠礼券、特价商品、抽奖、销售本公司品牌的特制商品等营销手段,改变了广州人千百年来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
两年后,蔡氏兄弟又在广州西堤的珠江边,兴建规模宏大、拥有12层楼高的大新大厦,也就是今天的南方大厦。当时为了区分大新公司旗下的两座大厦,先建在中山五路(现“新大新”)的,称“城内大新”,它是大新百货有限公司广州分行总部的所在。而后建的另一座“摩天大楼”(南方大厦)叫“城外大新公司”。除了经营百货外,大新公司还设有酒业部、饮冰室、浴室和天台游艺场。游艺场经常表演粤剧、魔术和歌舞,是广州唯一上演京剧的剧场,而且还能放电影。
“城内大新”建成后,蔡氏兄弟又利用大厦旁的空地,开辟了一条内街,以两人的名字命名为昌兴街,后来发展成远近驰名的洋服街,洋服店、车衣铺,成行成市。附近也有一些字号更老的洋服店,比如高第街的元发店,开张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有两名从日本学习回来的裁缝坐店,手工一流,博得了“洋服状元”的美誉。民国以后,西服成为时髦,永汉路、惠爱路、新民路、广卫路一带,形成了一个专门制作新款洋装,包括西装、礼服和各式时装、制服的市场。
前文提到蔡氏兄弟的时候,提到了香港的先施公司。1913年,澳大利亚华侨马应彪在长堤创办先施公司环球货品粤行,比大新公司的设立还要早3年。它与大新、真光、光商并称广州“四大公司”。先施率先引入“环球百货”概念,首创“不二价”的营销方式,经销各种舶来品和附带推销国内土特产品,兼营旅馆、酒楼、游艺场、保险业等附属企业,融餐饮、购物、娱乐、住宿于一体。
广州的街坊,闲来无事,也喜欢到四大百货公司逛逛,看有什么新潮的货品。在广州人口语里,“逛公司”专指逛大百货公司。
虽然现在大多人已经习惯网上购物了,但是逛商场依然是不少老广节假日的休闲选择。付款前亲手挑一下,上身试一下,依然是不少人的购物习惯。或许有的百货商场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不难看到,随着新业态的出现,寻求转型升级的百货公司,或原址优化,或以新貌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