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慈善日”+“羊城慈善月”,广州市民一起来做慈善!
  •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 作者:符畅 李国全
  • 发表时间:2022-09-04 00:02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李国全

今年9月5日,是第七个“中华慈善日”。9月3日,2022年广东省第七个“中华慈善日”活动暨广州市“羊城慈善月”正式启动。活动由广东省民政厅、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民政局主办,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广州市慈善会、海珠区文明办、海珠区民政局、海珠区慈善会等单位承办。

助推乡村振兴和社区慈善

据悉,今年“羊城慈善月”期间,广州市将围绕“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9月3日晚,组织开展“点亮一盏灯温暖一座城”活动,在广州塔等地标性建筑点亮显示屏,同时利用电子显示屏、公共宣传栏、公共交通等载体和渠道,大力宣传推广“中华慈善日”标志。在全市开展“善城汇爱·携手同行”专项行动,广泛动员各慈善组织、慈善空间、志愿组织、社工站和社工机构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慈善活动。发布广州市2022年十大“最美慈善家庭”,开展“最美慈善家庭”事迹学习宣传活动等。

广州市慈善会副秘书长熊静茹介绍,广州还将开展2022善美乡村项目资助计划,面向乡村广泛征集聚焦民生改善、乡村建设的慈善项目,筛选优质项目上线广益联募“微项目”板块进行筹款,并对筹款项目进行1:3的捐赠配捐,单个项目配捐资助总额最高达20万元,预计资助项目24个,资助总额达195万元。

社区慈善方面,将开展广州市2022年“最美慈善社区(村)”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开展慈善社区(村)评选和管理,持续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慈善社区样板。开展首届“羊城幸福家园”行动暨第八届广州市福彩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推动“羊城幸福家园”项目落地。开展“善暖社区 安心家园”项目,以花都、从化为试点开展社区安居计划及困难群体居家环境改造。熊静茹表示,目前广州市慈善会已联动全市200余个社区慈善基金上线互联网平台进行筹款,同时将推进一批帮扶项目落地社区。

另外,“羊城慈善月”期间,还将开展“慈善筑梦·关爱妇儿”微心愿活动,为全市超过2000名困境妇女儿童实现“微心愿”。开展“2022集善情系残疾人”活动,为残疾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康复训练、家居无障碍改造等服务。开展困难职工子女关心关爱活动,为困难职工子女代表赠送阅读书籍、学习生活用品等物品,为在档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开展广汽残障少年艺术梦爱心项目,通过5倍加倍金的配捐方式发起爱心捐款,帮助追梦艺术团残障少年实现艺术康复和就业。

举办“喜迎二十大 爱心暖羊城”广州慈善这十年成果展,通过慈善项目、慈善图像、慈善故事等方式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慈善这十年”成果,讲述广州创建“慈善之城”发展历程,展现广府慈善文化。

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普法宣传活动。举办第六届慈善“公众开放日”活动,打造廉洁慈善、阳光慈善品牌,推动形成“依法行善”“依法治善”“依法兴善”良好格局。

活动现场,同步举行了海珠区“慈泉杯”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资助仪式。据悉,今年5月,海珠区开展“慈泉杯”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对党建服务类、为老服务类、助残服务类、青少年服务类及其他有助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益理念传播的公益项目进行资助。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共征集到49个项目。经评审,18个入选项目获100万元资金支持。

全市176个镇(街)实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全覆盖

启动仪式上,广州市慈善会、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联合向全市176个镇(街)各捐赠1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实现全覆盖。

“接下来,我们将为各镇(街)提供配套人工心肺复苏与AED使用的公益培训课程,指导镇(街)社工和工作人员学会使用AED和急救知识,并促进接收单位建立志愿者团队。我们希望每个镇(街)能建立一支AED急救队伍,能够常态化为市民提供急救培训。”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张华说。他透露,这批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将在未来三个月内落实到位,计划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600场公益培训,辐射约2.6万人。

image.png

张华还表示,去年以来,该基金会已经向广州地铁、部分高校、公园、救助站等捐赠了326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挽救了8个宝贵的生命。此次实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176个镇(街)的全覆盖后,下一步,将继续推动该设备继续向下辐射,如进社区、进学校等。

广州市十年筹集爱心款物超40亿元

广东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东省充分发挥慈善事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着力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大慈善”体系,畅通慈善参与渠道,奋力书写了南粤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广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全面贯彻《慈善法》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慈善工作在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在开展“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的基础上,把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创建“慈善之城”纳入广州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以“慈善为民”为核心,围绕“人人慈善为人人”的理念,积极探索城市慈善发展体制机制和路径模式。

十年来,广州市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暨“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共筹集款物超过40亿元,慈善捐赠和慈善活动的年增长率均超过10%,慈善信息公开达标率100%。全市共有慈善组织238个,创建慈善空间970个;设立社区慈善基金447个,筹集善款4525.36万元,备案慈善信托21单,受托财产总规模5390.01万元;全市注册志愿者431万人,志愿者数量居全省第一;实施“广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在全市镇(街)建立176个“双百工程”社工站、2807个村(居)社工点,配备7000余名社工,基本实现全市镇(街)社工站、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工服务100%覆盖;不断深化“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打造品牌慈善项目,承办首届中国善城大会,设立“羊城慈善月”,“羊城慈善为民行动”项目、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分别荣获2018年第十届、2021年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今年的‘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筹集了7911.62万元的善款,用于乡村振兴、爱心助学、微心愿、对口帮扶、疫情防控等重要领域,为有需要的群众和地区提供帮助。”广州市慈善会有关负责人说。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