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肉桂,大家都不陌生:调料“五香粉”“十三香”都有它,家里做红烧肉、卤水肉少不了它。肉桂与姜、八角、花椒等传统香料的搭配,几乎纵横大江南北的各大菜系。
肉桂制成的肉桂粉,在各种烘焙的面包、糕点、甜品中也有广泛使用。
甚至,一杯卡布奇诺咖啡里,都会撒入肉桂粉,拉出花样图案,既是装饰,又能添香。
此外,它的叶、花、枝皮等提取的精油,即肉桂油,广泛应用于药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和护理用品等领域。
其实,肉桂在中医界的出彩,并不亚于它在餐饮界的表现。
作为有着悠久药用史的中药,肉桂树皮和嫩枝分别入药,各有妙用。
肉桂(来源:《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
树皮和细枝,各有所长
肉桂自古就是药食两用的中药。
东汉《说文》云:“桂,江南木,百药之长。”此处的“桂”,就是肉桂,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如今主产于两广的西江流域。
古人把上等肉桂列为贡品,是皇帝的补品。
张仲景的《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是群方之首,其君药就是桂枝。不仅如此,桂枝还多次出现在张仲景的药方中。
《神农本草经》说,肉桂“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
葛洪《抱朴子》记载:“赵佗子服桂二十年,日行五百里,力举千斤。”
赵佗子是指汉代南越王赵佗,他本为秦将,后割据岭南,到汉武帝时方才病逝,享年103岁。
中医药典籍及神话传说,反映出肉桂的药用及养生价值。总的来说,古人认为肉桂可以补益身体和抗衰老。
在古代,肉桂的皮、枝条都有入药,药名为肉桂、桂枝者,具体是皮还是枝条,如今仍在考证。
现行的中国药典已将两者分列:树皮入药为肉桂,嫩枝入药为桂枝。
肉桂和桂枝,皆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不同之处在于,肉桂(树皮)辛香浓烈,温热更甚,沉降走里,可补肾阳,为温里药常用药;而桂枝(嫩枝)轻升,长于解表,多用于风寒感冒,为解表药常用药。
巧用肉桂,调养虚寒
肉桂、桂枝均温热,平素畏寒怕冷、手足冰凉、腰膝冷痛、风湿性关节炎、女性月经期间小腹冷痛者,平日可用来煮汤或泡茶,调养不适。
根据肉桂和桂枝不同的特性,应用时应加以区别。
肉桂羊肉汤
制法:肉桂5克,羊肉300克,姜、盐各适量。羊肉洗净切大块,用开水汆3分钟,捞出洗净。将材料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煲2小时。
功效:温中健胃、暖腰膝,可用于腹部冷痛和脾胃气胀的调养。
肉桂生姜红茶
制法:红茶3克或红茶茶包1个,姜3片,肉桂粉1克,倒入热开水焖泡,代茶饮。
功效:改善手足冰冷、脘腹胀痛、胃寒等症状,还可温化寒痰、温经通脉。
桂枝茶
制法: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各3克,大枣3枚,绿茶5克。用250毫升水煎煮桂枝、芍药、大枣、生姜至水沸后,取热汤冲泡甘草、绿茶,代茶饮。
功效:适合在风寒感冒初起或风湿关节不适时饮用。
需要提醒的是,凡有咽干舌燥、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实热表现者;各种急性病症、出血,平素大便干燥、有痔疮,孕妇以及月经量过多者,均不宜服用。
桂皮越老越香,桂枝越嫩越好
肉桂之贵,在于“老”,人们甚至以树龄给它“排资论辈”。
例如,树龄五六年的被称为官桂,由于树皮薄往往呈卷筒状,又称桂通,是目前市面上最为多见的规格。
而10年以上的,加工时往往会压制为半卷,称企边桂。
而更老更为厚实者,则会压成板状,为桂板。
肉桂树年份越久,剥取的“皮肉”越厚,药效越好。选购肉桂时,“以皮厚、肉多,划之显油痕者为佳”。
桂枝则相反,“以细嫩、硬脆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