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人之美”:曾小敏粤剧艺术传承晚会在广州大剧院举办
  •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 作者:黄宙辉
  • 发表时间:2022-07-14 23:43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林楷虹

图/薛才焕

7月13日晚,“《承人之美》——曾小敏粤剧艺术传承夜”在广州大剧院举办。本次活动由广州大剧院、广东粤剧院·曾小敏粤剧工作室联合主办,拙见文化承办。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曾小敏,携同吴碧君、谭清怡等一众优秀青年演员,及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的小小演员们,为观众呈现诗意盎然的粤韵风华,彰显经典与传承之美。

XCH_7597_副本.jpg

曾小敏讲述“戏里戏外”故事

不同粤剧选段呈现女性精彩故事

晚会上,作为新一代粤剧领军人之一的曾小敏讲述了自己“戏里戏外”的故事。“我的生活皆在戏外,我的故事就在戏中。就是我曾经出演过的一部部作品,真实地承载着我的记忆,让我一遍一遍地回味人生当中的成长历程。”曾小敏说,“正是我为之不断努力的粤剧舞台,赋予我自由、赋予我思想、赋予我灵魂、赋予我生命的绽放。”

XCH_5708-1_副本.jpg

《穆桂英招亲》选段表演

当晚的活动现场,演员们精彩演绎了具有代表性的粤剧选段,令观众惊艳不已。《穆桂英招亲》中,巾帼英雄英姿飒爽,身着大靠(武将的服装)威风八面;《荆钗记·投江》中,弱质女子无依无靠,长水袖随情而动,凄美动人;《绣红旗·江姐》中,赤胆忠心、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用一针一线绣出无尽的爱国柔情;《白蛇传·情》中,为爱痴、弃仙道的白娘子,一往而情深,可甜可盐,身手不凡;《红头巾·思乡》中,远在异国他乡的建筑女工人,以柔弱的肩扛起最宏大的爱家报国之愿;《谯国夫人》中,三个不同年龄时段的冼英,展现了谯国夫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XCH_6021-1_副本.jpg

《荆钗记·投江》选段表演

同时,粤剧电影《谯国夫人》推广曲《天下一心》也在传承夜中首次亮相。

留存种子与希望,传承粤剧之美

在访谈、对话环节,晚会策划人田延友表示,承人之美,承载了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学习者、践行者的梦想,同时肩负责任、一路前行。粤剧绽放着她的美,让更多的人融入了大湾区的文化生活;同时,热爱大湾区的人们,也享受并传承着粤剧的这份独特与大美。

XCH_7228-1_副本.jpg

丁凡(中)为曾小敏点赞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之师丁凡认为,当晚的传承晚会将她多年来积累的作品与近几年新创并传授给徒弟的优秀剧目,做了一个完美的展示。这对于粤剧的传承工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意义重大。

中山大学教授董上德点赞:“曾小敏粤剧艺术传承晚会别开生面,展示了粤剧正青春的灵动。小演员们一招一式,很精彩很用心。”

XCH_6434-1_副本.jpg

《白蛇传·情》选段表演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表示,传统的粤剧,在曾小敏的身上焕发了新的青春与美丽。一代一代的传承与热爱,使得粤剧更具时代魅力。

一级舞台美术设计师季乔表示,当晚的“承人之美”非常有意义,希望粤剧的大美大爱精神,一直传承不息。

XCH_7707-2_副本.jpg

晚会大合照

曾小敏表示,“粤剧就是一颗种子,将一粒种子封存千年百年,确保它鲜活如初,固然很好,也实属不易。但,如果能够在千百年后让它重新回到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更是这颗种子的本意。如果给它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呵护营养,它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留存散播更多种子和希望。这就是——承人之美。”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