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的潮汕粿
  • 来源:深圳学习平台
  • 发表时间:2022-06-25 14:27

在深圳谈起家乡潮汕的美食,友人总提起潮汕牛肉丸以及与牛肉相关的潮汕火锅文化,还有澄海卤鹅和隆江猪脚,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要数潮汕生腌海鲜和成筐鱼饭,这些潮汕美食在全国“饮食圈”小有名气。

在我看来,潮汕美食数之不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祖母的手艺“三绝”,一是潮汕粿,二是潮汕工夫茶,三是潮汕砂锅粥。尤其是祖母做的一手好粿,厨艺不亚于作家冯骥才笔下《俗世奇人》的高人技艺。

小时候,看着祖母边制作着潮汕粿,边低唱着潮汕小曲:“潮汕人,想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那时候的我年龄还小,不明白其中意思,隐隐约约只听懂了一个字“粿”。

祖母跟我说,潮汕粿有庞大“家族”,在潮汕粿的“家族”里,绝大多数是用米制作的。也有其他旁支“亲戚”,粿皮不是用米做成的,别有雅称“无米粿”,多是用番薯粉来制作,再加入韭菜馅料,就是韭菜粿了,就像翡翠团一样。还有其他不用米浆做成的粿,如草粿和粉粿,或像水晶球,或像玉佩环,五彩斑斓。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些汉字,查找了《新华字典》,“粿”字的偏旁部首是“米”。进一步了解了祖母所擅长的潮汕粿,即是用米粉和米浆制作加工而成的食物。从小到大,我对祖母的印象离不开粿。过年过节要吃粿,时令时节要吃粿,喜事好事要吃粿,潮汕粿既是主食,也是小食。有的粿是依据有馅和无馅来区分和命名的。把大米加水磨成米浆,放置在不同的模具中成型,若是厚块的则是“糕粿”,切成角块状即是“粿角”,切成长细条状即是“粿条”。

常听祖母经常挂在嘴边的“时节做时粿”,不同的节日,制作不同的“粿”,有不同的祝福寓意。象征甜甜美美的甜粿和红粿,象征健健康康的鼠壳粿,有过年喜庆的红桃粿,有香甜可口的端午节“栀粿”,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油粿”。形状有所不同,颜色格外鲜亮,总让人垂涎欲滴。

我在一旁观看祖母制作红桃粿时,祖母会让我在米粉中加入红曲米,红桃粿就被赋予了鲜艳夺目的粉红色,再包裹糯米、板栗、猪肉和蘑菇等食材,放置在木质模具里,红桃粿就制作完毕。蒸好的红桃粿软糯弹牙,唇齿留香,色香味俱全。若是再将红桃粿予以煎炸,炸至金黄,皮酥肉脆,更具潮汕风味。

吃完了爽口弹牙、金黄酥脆的潮汕粿,再品尝几杯潮汕工夫茶,油而不腻,满口回甘,乐在其中。眨眼之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时光就像揉搓米浆一样,从祖母指尖流淌而过,细腻无声,而文化教育留痕在红桃粿的纹理中。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