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广州的东山口最近又有了新变化,一是原来隶属于广东省商业集团的一栋老建筑重新“出发”,变为“一方东山”文化创意园正式开业运营;二是位于越秀区恤孤院路12号的柏园,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旧址这一历史遗迹的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历史建筑焕发新活力的故事,时时刻刻在东山口上演。
如果说红色史迹、红砖洋楼是“老广州”熟悉的东山口,那对于年轻人而言,东山口的建筑,除了蕴含历史,也是他们体验时下小众、流行的潮牌和文艺生活的新出口。
在某手机应用软件里搜索东山口,关键词都离不开“潮”“文艺”与“设计”。东山口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它为什么能吸引不同年龄层的目光?东山口的“流量密码”到底是什么?日前,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深入东山口,一探究竟。
菜市场旁的设计师买手店:烟火气与潮流文化共生
“你好,请问你们有MS MIN新一季的作品上架吗?”两名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子走进东山口的一栋洋房内,一进门,她们就直奔向店内的店员,询问自己想要购买品牌的服装。当店员回复该设计师新一季作品可能不在此处售卖后,两名顾客“毫不留恋”地离开了。
“在东山口的买手店,我们经常可以遇见这样的客人,他们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是冲着某个设计师的作品来的。”在地文化主理人吴汀告诉记者,随着买手店在东山口逐步聚集,越来越多关注潮牌设计师的消费者聚集到东山口。江岭北1号——A Brick就是其中之一。“以刚才进门询问的女生为例,像她这样的消费者,在东山口,不在少数。他们和传统的消费者不一样,目的明确,只为某个品牌而来,他们极少会选择逗留看其他设计师的作品。”
据介绍,这家以售卖中国设计师品牌为主的买手店,被业内人士称作“国内先锋买手店”之一,UmaWang、Marchen、Shushutong等近年来国内设计师品牌都能在这里找到。吴汀分析说,随着大家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接触不同类型的消费品越来越多,一部分有消费能力的人,会对自己的消费选择投放得更加精准,东山口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
在重庆起家的买手店SND,也把广州的东山口作为他们开辟新消费市场的首选地之一。有意思的是,他们把地点选在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旁的一栋洋房内。
作为中国内地第一批从事买手店行业的店铺,SND拿下了国内外许多硬核品牌的销售许可,这也为他们吸引和积累消费者奠定了基础。SND广州负责人吴墨迪表示,东山口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有历史感的洋楼内设计SND,就他目前全国现有的店铺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他说,东山口有氛围,有市场,有年轻的潮人为了这些先锋品牌汇聚在此,也是他们当时选择这里的原因。
在多个行业受到疫情不同冲击的情况下,不少买手店的销售额不降反升。吴墨迪说:“这与买手店制定的策略也有关系。很多人以为买手店是否运营得当,源于买手的眼光,其实我们依靠的是背后庞大的数据分析。买手店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行业。”
细看买手店在东山口的选址,记者发现,走在潮流前端的这批人背后不离广州的烟火气。与A Brick 一墙之隔的,是街坊邻里每日必去的东山肉菜市场;SND大门的对面,则是新河浦幼儿园。在东山口熙熙攘攘的街巷中,怀揣不同生活方向的人,在柴米油盐与潮流先锋之间,相映成趣,形成了东山口独有的况味。
本土居民与新人类共建:社区居民与商业力量的整合
与大多数旅游景区不同,广州的东山口不完全是游客聚集的景点,它更是广州本土居民生活的社区。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在开展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提升工作中,围绕新定位、新概念完成大量成效显著的品牌导入、业态升级,将新潮前沿的美学体系植入东山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生业态的衍生与创新。越秀区商务局四级调研员李静告诉记者,入驻的新潮店铺并未破坏街区原生的历史文化氛围,反而是一起参与街区文化思考并与社区共享。它们以本地文化为核心,通过文化集市、社区活动、艺术展览等方式,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内容,并与居民成为友好邻居。
在李静看来,商业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生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重点城市商业几近饱和,“城市更新”作为城市空间盘活、人文记忆再生、社交活力重塑的重要方式,成为近几年的主旋律。“在东山口,将商业与文化、自然等元素创意融合,形成具备文化底蕴和社交属性的商业空间,并以此传递价值观、凸显品质感、倡导某种生活方式并占据重要角色。”
策划什么活动,如何让前来游客与居住在此地的居民有参与感,是东山口内不同运营主体共同思考的结果,也是在地文化一直想在东山口“办的一件事”。据了解,自2018年起,随着在地文化自营品牌the hills 橄榄山 、白鸟之歌 、二丁里、LPS在地公园,以及买手店A Brick 、SND广州概念店诸多实体空间陆续入驻东山口,基于“在地全球性”理念,这个集文化、艺术、时尚、商业、建筑、研究和实践等属性的公共环境正在逐渐形成。
“5月中旬,我们举办过一场名为“东山行走”的活动,邀请博物馆导览专家及其小组,以考现学和路上观察学为研究方法,在东山口这片社区行走。以植物为切入点,记录下他们看到的感兴趣的植物。这些记录或是图片或是手绘,最后这些作品汇集到一起,成为一张东山口独有的植物地图。”LPS在地公园的负责人说,“观众不仅是展览的观赏者, 更是参与者、营造者,乃至构成展览的一部分。”
这样的展览信息,并不像博物馆或美术馆那样,在单一的场馆或运营主体中展出。在东山口不同的店铺内,在同一个时期,能看到区域内其他店铺的活动宣传。吴汀说:“与传统意义上的商圈不同,所谓的社区并非通过集合各式各样店铺,吸引大量顾客前来消费的区域范围。在地文化所打造的城市社区反而更像是一种对标准化、均质化的反驳。我们试图将非常规的、小众的、具有独立审美的主体聚集在同一场域,从而重塑为新的人文艺术生态。”
“我们觉得目前在东山口逐步形成的,是一种新的业态。”李静说,“这当中既有符合这片区域气质的商业体在不断进入,加上社区居民不断参与,吸引人的不仅仅是消费场景,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互联网越来越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更珍惜这样的消费场景、社区场景下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