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统筹、海报/魏琴
整合/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魏琴 实习生 曾颖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泳 通讯员 张柏林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地,在前不久“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系列精彩的非遗文化活动在广东多地上演;时值六月仲夏,鲜花开遍南粤大地,唱响青春之歌;东莞大明甲胄文化展、佛山“艺术四季”活动相继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过后,岭南文旅依旧精彩,第8期《图说岭南》带你一文纵览。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地,自古以来经过不断融合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历史特性和地域色彩的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非遗文化体验展览活动在广东各地拉开帷幕。
▶▶韶关南雄: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
非遗保护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6月11日,韶关南雄市珠玑古巷举办了舞蹈、戏剧、技艺、民俗等非遗项目展示活动。同时,还设置了非遗民俗巡游、非遗项目现场教学与体验活动,充分展示了南雄原生态风俗习惯,游客参与其中,感受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李思番 图/受访者提供)
▶▶汕头开埠:古老骑楼间舞动非遗
汕头牛肉丸、潮式粿品、双咬鹅舞、鲤鱼舞、潮阳剪纸……在汕头百年商埠文化地标——小公园开埠区,几十个非遗项目“同台竞技”,涵盖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和巡游、美食类非遗集市、潮剧和潮乐展演等12个大项。
流传民间的非遗,穿梭千百年时光,在古老的骑楼街区里鲜活地舞动。多项“活起来”的非遗文物“走街串巷”,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嘉年华”,引得看客纷纷拍照录像。(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通讯员汕宣)
▶▶佛山禅城:探岭南广府文脉,童承非遗文化行
为给青少年搭建多元的交流互动平台,加深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佛山祖庙博物馆举办2022年佛山市青少年乡土文化非遗项目体验活动。
来自佛山各区近60名青少年畅游博物馆,领略祖庙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包括体验佛山醒狮非遗文化和古建筑榫卯结构等课程。活动旨在加深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博物馆的力量。(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通讯员陈文兴)
▶▶深圳:“非遗宝藏 文脉坪山”项目展开幕
深圳坪山区作为客家人的聚集地,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6月10日,坪山区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授牌仪式举行,为代表性项目《捏面人》《唐卡》《太平歌词》《箔金工艺》《光武堂中医外科(皮肤)诊疗法》授牌。
近年来,坪山区以人民为中心开展非遗保护,深入挖掘坪山优秀民俗项目,采用创新方式保护传承好坪山历史文化遗产,不断为打造深圳东部文化新高地注入非遗力量。(胡振华 平轩文)
▶▶中山: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图片展开幕
为推动做好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传播管理工作,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图片展将于6月11日至25日在中山市博物馆新馆举办。从“粤海饮茶未能忘”的饮茶习俗到惠州脍炙人口的苏东坡传说……每个非遗项目都承载着深厚的岭南人文记忆。
本次展览首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115项新晋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进行集中展示,通过展览让观众走进非遗的世界。(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翎)
仲夏蝉鸣,游子意。凤凰花开,毕业季。韶关的厚叶木莲、东莞的凤凰花……六月的鲜花开遍了南粤,奏响盛夏之歌。
▶▶毕业:东莞凤岗镇凤凰花开
6月,又是一年毕业季,东莞凤岗镇街边随处可见成片的凤凰花,它鲜红似血,灿若云霞。
凤凰花的花期刚好处在毕业季,因此花语为“离别、思念和火热的青春”。这赤红的颜色虽意味着离别,但青春永不散场。
除了红似火的凤凰花,凤岗街头还有大叶紫薇、宫粉紫荆、水石榕、腊肠树等各式各样的鲜花,等待广大市民前来解锁赏花新去处。(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辉 通讯员 管佳)
▶▶生态:韶关云髻山头云飞渡,厚叶木莲自从容
厚叶木莲是木兰科木莲属乔木,其天然分布范围非常狭窄。日前,广东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今年开展科考发现,厚叶木莲在云髻山一带分布区域总面积超过600公顷,堪称“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
厚叶木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近年以来,云髻山自然保护区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已然成为野生动植物生长的乐园。(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陈志佳 温振鹏 黄梓宜)
文化展、艺术节相继亮相,“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过后,岭南文旅依旧精彩。
▶▶开拍:历史传记题材电影《鸠摩罗什》在深圳宝安新桥开机
深圳宝安清平古墟影视小镇又迎来新电影开机,6月10日,历史传记题材电影《鸠摩罗什》在该影视小镇举行开机仪式。
影片着重表现鸠摩罗什在文化、艺术、宗教、翻译和语言学术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结合当下“一带一路”文化背景,将中国历史文化切实传递给世界人民,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陈云强)
▶▶纪念展:东莞石碣“威武的时代——大明甲胄文化展”开幕
6月6日,在袁崇焕438周年诞辰之际,“威武的时代——大明甲胄文化展”在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综合展厅开幕,展览用插画的艺术手法展示明代战场、以明代文物和复原的古代甲胄阐释明代甲胄的文化。(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晓玲 实习生 徐芙蓉 通讯员 王乐瑶)
▶▶艺术展演:佛山南海丹灶下好全域旅游“先手棋”,奏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交响音
从如火如荼建设“有为水道”沿线景观节点,到耕山小寨成“网红打卡点”,再到聚星里等一批特色民宿“开门迎客”,南海区丹灶镇正凭借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条不紊下好全域旅游的“先手棋”。
近年来,丹灶镇结合“文化+旅游”的发展定位、立足“有为水道”文脉,全面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建设现代化活力新丹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