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拍《無窮之路》時,我被國家的發展感動了
  • 来源:羊城晚報
  • 作者:胡廣欣
  • 发表时间:2022-03-11 19:25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香港媒體人、脫貧攻堅題材紀錄片《無窮之路》主持陳貝兒評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以上這是《感動中國》給予陳貝兒的頒獎詞。 在《無窮之路》裏,陳貝兒帶著好奇、真誠而友善的目光,走進內地6個省份、14個曾經的深度貧困地區,親眼見證脫貧攻堅成果,並通過鏡頭將真實故事傳遞給觀眾。

在無線電視翡翠台、埋堆堆App等平臺上播出後,《無窮之路》大獲好評,引發不少迴響。 獲獎後,陳貝兒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 她坦言《無窮之路》為其打開一扇大門,讓她有了更多機會深入感受內地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由原班人馬打造的《無窮之路》姐妹篇將在近期開機。 她表示:“期待將我的所見所聞展現給更多人,讓更多觀眾透過我們的鏡頭來瞭解中國人民的真實生活。”

樸素真誠,講好實在的中國故事

獲得“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榮譽的包括楊振寧、張順東李國秀夫婦、蘇炳添、朱彥夫、顧誦芬、陳貝兒、吳天一、江夢南、彭士祿、中國航太人。 他們來自不同行業、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但無一例外地展現出過去一年裏盪氣迴腸的中國力量和民族精神。

作為紀錄片《無窮之路》的主持,陳貝兒花了三個月時間從南走到北,探尋脫貧攻堅戰的成果,當中經歷不少驚險瞬間:在四川凉山徒步攀爬2556級的懸崖“天梯”、在雲南以溜索渡過奔騰的怒江、 在川藏高原經受嚴重的高原反應……《無窮之路》為她帶來“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榮譽,但談及獲獎感受, 陳貝兒卻說她才是那個被感動的人:“其實我也是被感動的一員。拍攝《無窮之路》 的時候,我被所採訪的村民、被國家的發展所感動了。 沿途見到很多人為了脫貧而努力,是他們的力量讓我做出這樣一檔節目。 我們的團隊也很努力,讓這個節目能够感動更多的人。” 在雲南帶領佤族女性種咖啡脫貧的葉萍、四川懸崖村的“飛人”拉博,還有沿途給予攝製組極大善意的普通村民……陳貝兒透露, 她在拍攝的三個月裏收穫了很多感動:“我看見村民們對現在生活的滿足、對未來生活的信心,一路上都接收到很多能量,同時見證了國家的發展,所以在拍完節目的當下,我已經感到很滿足了。播出之後收到了很多鼓勵和支持的聲音,也覺得非常開心。”

《無窮之路》是一檔後勁十足的節目。 12集紀錄片於去年11月完結,但網上至今仍有不少關於這檔節目的討論。 陳貝兒形容,《無窮之路》》是一座橋樑,讓更多香港人以及海內外的觀眾看見中國的發展。 節目雖然已經收官,但無論是通往更好生活的無“窮”之路、還是傳媒人探索中國的“無窮之路”,其實都沒有完結。 在她看來,《無窮之路》是一段“開場白”, 吸引了更多人瞭解中國:“對我來說,這個節目為我打開了一扇門,讓我更加深入地認識我的國家;對觀眾而言,他們可以通過節目瞭解到現在不同地區的人民的生活現狀。而從全國發展來說,大家共同努力、邁向更好生活的這條路,同樣也是無窮無盡的。”

面對“脫貧攻堅”這一宏大主題,《無窮之路》另闢蹊徑,從鮮活的個人故事切入,風格樸素而真誠,更被不少觀眾視為“講好中國故事”的典範。 而在陳貝兒看來,《無窮之路》的初心很簡單,只是“把中國故事講清楚”:“直接把所見所聞講出來,講出實在的中國故事。”


敢闖敢拼,展現香港“獅子山精神”

在《感動中國》的訪談中,陳貝兒透露,接下《無窮之路》這份工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媒體人的職業本能:“作為一個媒體人,我不可以只看人家的報導就信以為真,我要親身去看去聽。” 在節目拍攝過程中, 陳貝兒收穫了許多只有真正走進現場才能獲得的體驗: “山區的農民很熱情,會炒農家菜給我們吃,一盤簡簡單單的蔬菜都能講出背後的故事。他們告訴我,菜是剛從田裡摘回來的,以前的田地只能種馬鈴薯,但國家派了農業專家來指導他們,現在同一片田就可以種出更有經濟價值的菜,讓他們的生活也有了改善。當 時我覺得心頭很暖,從一碟菜就可以感受到人們生活的變化。”

囙此,陳貝兒期待觀眾親自踏上“無窮之路”。 她說:“看完《無窮之路》之後,如果你被打動了,甚至只是產生了好奇,我都鼓勵你親身到哪些地方感受一下。和村民聊聊天、看看他們正在做什麼。自己去瞭解,才能够感受到更多。無窮之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我希望大家能多點交流、多點認識對方。”

而在陳貝兒看來,這個節目本身也把香港人敢闖敢拼、不畏艱難的“獅子山精神”傳達給不同地區的觀眾。 節目攝製組加上陳貝兒也僅有五個人,卻在三個月的時間裏爬山涉水,記錄下14個曾經的深度貧困地區的現狀,其專業與高效與讓很多人讚歎。 陳貝兒說:“很多人覺得竟然五個人就能拍出這個節目,但對我們來說這都是很平常的事。” 自從去年11月底離開香港來到內地工作以來,陳貝兒已經在內地生活了三個月。 香港如今疫情嚴峻,她坦言頗為擔心, 但相信這份“獅子山精神”能讓香港渡過難關: “我最開始的計畫是來一個月做節目文宣,但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延後了回香港的時間。現在香港疫情嚴峻,我很擔心。但我們一路以來都經歷過不同的難關,每一次都能渡過。所以我對香港很有信心,香港精神能够幫助我們戰勝疫情。”

值得一提的是,陳貝兒透露《無窮之路》的姐妹篇將在四月開機,原班人馬將重聚,但節目會是全新的題材:“可以拍的題材真的有無限多,希望觀眾能繼續期待。我覺得我認識的東西還不够多,希望能借助節目的拍攝,讓我和觀眾都更加瞭解這片土地。”


【新工作】

學洪拳、看粵劇,擔任廣州非遺推薦官

在內地的這三個月裏,陳貝兒一邊工作、一邊感受內地的風土人情。 在北京,她體驗了戶外滑冰、到故宮打卡,還見證了北京2022年的初雪; 在廣州,她逛了年味濃郁的“年貨一條街”一德路,參觀了冬天仍鬱鬱蔥蔥的華南植物園……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到家鄉潮州,她都留下了足迹。 陳貝兒感歎:“拍《無窮之路》的時候,我在內地待了三個月,現在又待了三個月,之前去過曾經貧困現在脫貧的地方、這次去了好幾個一線都市。我覺得他們都能代表中國,正是每一個人民的生活點滴,拼接出一幅進步的藍圖。”

2月24日,陳貝兒主持的新紀錄片《傳承之路》在埋堆堆App上線。 陳貝兒擔任了廣州非遺推薦官,走進廣州的大街小巷,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 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同根同源。 在陳貝兒看來,香港的功夫電影、古裝電視劇,都對推廣中華文化起到積極作用。 而這次,陳貝兒利用自己身為媒體人的專長,進一步推廣非遺文化。

節目的第一站便是跟隨洪拳第七代傳人馮師父學洪拳,陳貝兒透露, 這次的經歷讓她感受到習武之人的堅持精神: “我小時候在香港上過武術的暑期班,但這次是我第一次拜師學武。我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練洪拳,他們入門比我早,其實算是我的師兄。他們馬步紮得很穩,馮師父告訴我,他們每天都要練二三十分鐘的基本功,但我紮個幾分鐘都腿軟了。大家都非常了不起,洪拳 真的是一個很值得被傳承、被更多年輕人認識的非遺文化。”

此外,陳貝兒還走進永慶坊的粵劇藝術博物館,“粵劇人的戲服也是一絲不苟的,這些戲服大多綴滿珠片,大老倌穿著這些衣服,一出場就氣勢十足。而且有些設計現在看上去都非常新潮。”

在陳貝兒看來,《傳承之路》是一次極好的學習機會:“比如粵劇,香港人真是從小聽到大,但確實沒有機會瞭解背後的文化和歷史。我自己也是借助這次節目,加深了對這些文化的認識。” 她透露,《傳承之路》還會繼續拍下去:“除了已經拍完的洪拳、粵劇之外,之後還計畫拍舞獅、刺繡等等非遺文化。希望多做一點推廣的工作,讓非遺文化傳承下去。”

圖片 | 埋堆堆提供

視頻 | 胡廣欣 孫奕慧

剪輯 | 羅清嶢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