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虎迎新春:广州出土龙虎玉带钩
  •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南越王博物院
  • 发表时间:2022-01-24 15:29

2022年是农历壬寅虎年,《说文解字》曰:“虎,山兽之君也。”其勇猛、雄健、自由的品格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与崇拜,虎形象和虎文化也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动物形象,虎在古代中国是常见的造型和纹饰题材,秦汉时期以虎为主题的文物更是精品频出,将艺术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

南越王墓出土了244件/套玉器,玉器可分为礼仪用玉、器用玉、丧葬用玉和装饰用玉,其风格具有典型的楚玉特征,多以龙、凤、虎等为装饰题材。玉佩饰多以龙凤纹作装饰,而实用性和装饰性兼具的玉带钩则多见龙虎主题。

所谓带钩,是古代贵族用于穿系腰带的带扣,作用相当于今天的皮带扣,材质多为铜、银、金、玉,由于工艺精细、玉料珍稀,玉带钩往往是最高级别的贵族才能拥有的奢侈品,以南越王墓出土的带钩为例,仅有的四套玉带钩均出自墓主头部附近,可见这是南越王赵眜生前珍爱的随身之物,其中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和龙虎并体玉带钩皆以龙争虎斗为题材,极富动感和张力。

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

该玉佩由一件青玉雕镂的玉龙和一个金质虎头带钩组合而成,是一件改制玉器。器物原为扁平状“S”形玉龙,龙头向上,回首张口,龙尾回卷,下半折断,折断处上下各钻三个小圆孔用丝线连缀;金钩系铸成,钩首和钩尾都作虎头形,钩尾虎额阴刻“王”字,底部横穿长方形銎孔。单件的“S”形玉龙配饰在同时期楚王墓中出土多件,可见是西汉早期常见的玉佩饰。玉龙尾部断裂后,南越国工匠特制虎头金钩扣在尾端,不仅遮住裂缝,而且形成了一幅猛虎咬龙尾的生动画卷,原有的装饰玉器也变更为具有一定实用性质的带钩。细看这件虎头金钩,可见用金铸造的虎头五官分明,仿佛用刀削成,虎眼怒瞪,虎额上清晰的“王”字更是显示出山兽之王的霸气。

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来源:南越王博物院)

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

这件带钩工艺卓绝,将玉和铁两种材质结合起来,一刚一柔、厚重与温润并行不悖。带钩主体为青玉材质,整器因铁锈有深褐色斑,通体圆雕呈龙虎并体形,由八节玉块组合而成。钩首雕作龙首形,钩尾为虎头形状,钩钮为扁圆柱体。龙首和虎头通过中间六节刻划细部纹饰的玉块串联,首尾两节镂出圆銎,中间六节有圆孔贯通,一根铁芯在玉块中间串联为一体。钩尾是用一块玉雕刻的,表现出了老虎的凸眼、直鼻、獠牙、胡须、浓眉。造型立体直观,体现了虎的勇猛之力,虎与龙并体,更是将猛兽的力量之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来源:南越王博物院)

龙虎并体玉带钩

这件玉带钩玉质温润、沁色较浅,可见其采用的青白玉料极为上乘,其雕琢工艺更是出神入化,将猛兽造型的动感和表面纹饰的丝丝入扣融为一体,是一件艺术品位极高的佳作。带钩雕刻为长条状“S”形,一左一右刻画了张嘴露出狞厉獠牙的龙首和肃穆威严的虎头,虎头为钩首,作弯钩状。龙虎双体并列,弯曲成“S”形,带钩左上方镂雕一圆环,二兽正奋力抢夺:龙张口以獠牙衔环,虎则伸爪夺环,龙牙、虎爪与玉环接触处极为细微,更显一触即发的紧张感。钩体表面饰勾连雷纹,于细节处呈现了整器的质感。此处的虎头与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较为相似,主要是以虎头的立体五官体现虎的勇猛和威严,虎爪的刻画则为虎的力量增添了动感。

龙虎并体玉带钩(来源:南越王博物院)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