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面近代建筑赏析:沙面西桥
  • 来源: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道办事处、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
  • 发表时间:2021-12-23 15:15

翠洲洋楼,千米花街,古树衬映。因为历史原因,沙面充满异国风情,一座座建筑已成为沙面的一部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1996年,沙面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我们将走进沙面西桥(又名英格兰桥),品读它的前世今生,传承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

沙面西桥新貌。(来源: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道办事处)

沙面西桥建成于1861年,该桥南桥头位于沙面北街与沙面三街交会处,跨沙基涌接六二三路。南北走向。桥全长31.55米,宽4.8米。南端有5米长的引桥,北端有东、西台阶上落,东台阶较宽。桥身有3个连续砖拱支撑,拱脚落在花岗石桥墩上。

沙面西桥旧貌。(来源: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道办事处)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后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于1843年7月22日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同年10月8日在虎门签订《虎门条约》,上述条约签署后,英国便蓄意在广州设立租界。1859年英国官员柏克提出辟沙面之地为租界,两广总督劳崇光便屈服答应,并承诺先由中国方面在沙面北边开挖一条宽30米,长1200米的小涌(即今日的沙基涌),与陆地分开,并在涌面建东西两桥,东桥通西堤,西桥连接沙基路。

1859年下半年开始挖沙基涌,筑石堤,至1861年夏季完工。当时,沙面西桥属英租界,出入口都设有铁闸,由英警把守。桥旁还修建碉堡,架有小钢炮和机关枪。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