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魅力荔湾之法国邮政局旧址
  • 来源:广州学习平台
  • 发表时间:2021-11-16 16:22

大家都知道,早期的沙面是英法两国的租界,可大家是否知道,沙面岛的建设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分成了两个阶段。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政府签署了《天津条约》。咸丰九年(1859),英法两国凭借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1861年9月正式签订租约,成为我国最早的外国租界之一。同年,英国开始了在沙面的大规模基建工程。但是法国却迟迟不动工,为什么?原来当时法国政府另外向清政府取得了原两广总督署作为自己单独的“永租地”,并打算在这个地方建一个大型天主教堂,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一来是教堂的工程浩大,二来是这个地方远比城外的沙面岛更容易吸引城内的信众,于是法国就先集中精力建设这个教堂,因此,法租界在沙面的建设就比英租界慢了许多。1888年,大教堂完工之后,法国才开始对沙面法租界进行大规模开发。因此,沙面东部的英租界在1865年左右就已经建成并初具规模了,而法租界则在1890年法国领事馆入驻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法国邮政局旧址(来源:《魅力荔湾》)

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沙面被建成了一个可以独立运作的“国中之国”。为了保证信息的顺畅,1889年,沙面开办了电报局,1901年,开办了邮政局。沙面南街12号就是当时的法国邮政局。乍一看去,这个房子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建造这个房子的时候,正是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的19世纪末。当时钢铁、水泥、玻璃等新型建材已经出现,于是催生了讲求解决功能、技术与艺术矛盾的“新建筑”运动。这个法国邮政局就是“新建筑”运动的产物,虽然它没有其他建筑风格那么奢华,却体现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淡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进步的结晶。1996年,这个建筑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