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通讯员 吴启东
图/主办方提供
《第三次浪潮》《国际商法》《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的发展与阅读密不可分,正是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敬,为深圳的飞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1月9日,南方传媒“岭南文化新讲”活动迎来2022年第一场讲座。
深圳资深媒体人、出版人胡洪侠作客楠枫书院,通过四十种和深圳历史产生过“重度连接”的书,以“阅读史”作为切口,解读深圳40年的发展历程。广州资深媒体人周可先生担任主持和对谈嘉宾。(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40本书里的深圳精神
“本来岭南文化我作为深圳人是不敢讲的,但是‘新讲’我就敢讲,因为深圳就善于‘新讲’。”胡洪侠的开场白就引起了现场一阵欢笑。
“40年40本书”,是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时评选的榜单。胡洪侠介绍,这是从阅读史的角度看待城市发展的一个尝试。以往更多研究的是书籍史、出版史,都是从供给方角度总结的,从需求方角度的研究在深圳还是第一次。胡洪侠笑言,“在深圳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特别容易成为第一。”
据胡洪侠介绍,这40本书有的诞生在深圳,但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它们的共同点是,在深圳的40年历程里有一席之地,发生过一定作用,且书和作者的背后都有值得铭记的故事。
榜单当中,最早的是诞生于1980年的《第三次浪潮》,最近的是2020年出版的《袁庚传奇》。有的对深圳解放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未来学著作《第三次浪潮》,推动深圳互联网产业兴起的《数字化生存》;任正非要求华为管理层必修的《国际商法》;
有的是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如《希望之窗》《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改革中的广东》《邓小平时代》;有的是40年来诞生在深圳的重要文学作品,代表着中国文坛的“深圳力量”,如刘西鸿《你不可改变我》、文夕《野兰花》等等;
胡洪侠先生以时间为轴,将40本书背后的故事一一呈现,把观众带回到了深圳40年来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瞬间,感受这40年征程的波澜壮阔。
在胡洪侠看来,这40本书也是“深圳精神”的体现。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深圳曾评选出“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包括“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等理念入选其中,构成了深圳精神的脉络。
深圳的基因就是学习
在随后的对谈中,周可和胡洪侠站在两地媒体人的视角,对40本书的挑选标准、广东出版界扮演的角色、深圳人的阅读气质和文化认同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周可说,从受众方视角来思考阅读,是一个比较罕见的研究方向。他想了解,在胡洪侠的心目中,作为这40本书的受众,深圳的读书人到底是一群怎样的读书人?
胡洪侠认为,很多人却忽略了深圳其实还是一个“学习之城”。深圳是全球唯一一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深圳的人均购书数量连续31年位居全国第一。“十大观念”当中与文化相关的就占了两条,“深圳读书月”至今已办了20多年,一直都办得很红火。
那么,深圳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座城市?胡洪侠指出,深圳作为特区,她被赋予的使命是全新的,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排头兵”也好,“试验田”也好,归根结底都是要学习。对于深圳人来说也是如此。
“他们从五湖四海来到深圳闯荡,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他们想要改变命运,没有其它资源可以倚靠,只有靠学习和阅读。”
此外,深圳全民阅读的风气,也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持。胡洪侠介绍,深圳市委市政府实施“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战略,迄今建成6座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书城文化综合体和700余家各类实体书店,书城都位于每个区最好的地段,小型书吧更是绽放在大街小巷。
胡洪侠说:“深圳的基因就是学习,这值得每一个深圳人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