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黄苏哲
图/广东省博物馆提供(除署名外)
12月21日,“酒歌——中国酒文化展”将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开展。展览以“酒”为核心,将自然风物与馆藏文物融合,通过自然标本及青铜器、陶瓷、书画等馆藏藏品共254件/套(其中文物185件/套),从礼仪、养生、风俗、外销等多角度解读中国酒文化。
“酒歌——中国酒文化展”海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酒早已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中国的制酒工艺源远流长,酿酒技术独树一帜。随着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使得我国酿酒的原料日益丰富、制曲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
“酒歌——中国酒文化展”现场 黄宙辉 摄
主办方介绍,展览共分四部分,第一、二部分“绿蚁新醅酒”、“把酒话桑麻”,以自然科学的视角切入,配合馆藏植物标本与互动装置,向观众展示酒的原料、酒的香味、酒的种类与酿造技术;第三部分“能饮一杯无”,通过青铜礼器、古籍书画等,引领观众回顾曲水流觞至屠苏饮酒妙趣横生的酒礼与酒俗;第四部分“霞影入瑶觞”,甄选形态风格精绝于时代的中国传统酒具与外销酒具,展现各式酒具中承载的中西文化交融与匠心传承。
“酒歌——中国酒文化展”现场 黄宙辉 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首次展出多件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包括:青铜爵、松鼠葡萄纹犀角杯、银龙纹花鸟人物故事图三龙足冰酒桶、象牙雕酒筹、银纹章留白三国演义人物故事图高脚杯、清陈云龙夜宴图轴、锡刻花小执壶、酿酒工具、酒埕等,令人大开眼界。
本次展览是粤博继举办玉文化、中国茶文化、香文化系列展览之后,推出的又一文化展,将持续展至2022年4月10日。
【精品文物】
一、西周兽面纹青铜盉
该文物1974年于广东省信宜出土,通高26.2厘米、口径14.2厘米,造型奇特,艺术性强,是代表性的盛酒器物。
该盉造型新颖,刻镂精细。盉身似鬲,口沿外侈,流较长,三足分裆;颈中部饰一周夔纹,肩上有一条斜角雷纹;腹部以裆为界,每足都由雷纹构成一组饕餮纹,两组饕餮纹之间各夔龙一条,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二、商目云纹铜爵
殷尚醴,周尚酒。“醴酒”深为当时王者重视,是重要的祭祀酒。以爵盛酒供神享用。鬯,重大节日活动庆典用的香酒,喜欢在酒中添加植物香料以增香,如用含郁金的香草煮的黑黍酿而成。周人用以敬神,是我国最早的配制酒,也是药酒的先祖。周后醴、酒并行。
三、清蒋莲韩熙载夜宴图卷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现存的宋摹本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历代都有不少人临摹此作。明清时期,杜堇、周臣、仇英、唐寅、蒋莲等多位画家都有过临摹过此作的经历,其中以明代唐寅(1470—1524)的《韩熙载夜宴图》和清代蒋莲的《韩熙载夜宴图》为代表。
南唐(公元937-978)大臣韩熙载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猜忌,便以声色麻痹自己,皇帝李煜遂派画家顾闳中至其家,将夜宴场面描绘下来以求其证。《韩熙载夜宴图》可分为五段,此处展出第一段画韩熙载与众宾客静听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弹奏琵琶。
四、清德化窑白釉公道杯
德化窑白釉公道杯杯口呈花瓣形,深弧腹、圈足。通体及圈足内均施白釉,足端无釉。杯中塑一站立的人,人体内有空心瓷管通于杯底小孔,瓷管口端与杯沿等高,立人足下与杯衔接处又有一暗孔。如注酒与人体内的空心持平,酒不能流入管内,但注酒过满时,酒高于杯中管口时,酒即随杯底的小孔一泄而出,杯中的酒就荡然无存。
公道杯又称“平心杯”,是一种杯形,它以物理学中的虹吸原理制成,有提倡“满损谦益”之意。产生于宋代,元青花器物中亦有所见,流行于明,清时代。
五、雄黄
这件标本呈现出浓郁的深红色,晶体形态较完整。晶体具金刚光泽,半透明,呈短柱状,柱面上有明显的平行纵纹。雄黄的化学组成为As4S4,即四硫化四砷,密度3.56g/cm3,硬度1.5~2,颜色为深红色至橙红色。雄黄晶体的晶面具金刚光泽,而断口则呈贝壳状,为油脂光泽。雄黄是一种提炼砷的重要矿物,一般形成于低温热液矿床或火山、温泉的沉积物中。雄黄晶体并不常见,常以粒状、土状或致密块状的集合体产出。
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长期暴露在光线或者高温环境下,雄黄易氧化成黄色的雌黄,再继续氧化则易生成砒霜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