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所城全名双鱼守御千户所,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上洋镇双鱼城村,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都指挥花茂率兵筑城。所城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城墙坚固,城堞呈梯形,外直内斜,高约6米,砖石套红泥五层结构。全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楼,各设大炮一门,吊桥一座。城内十字街中心建有牌楼,四个出口可通四城门。千户所官署设在城中最高处,另有吏目厅、镇抚司、旗纛庙等军事、行政设施。
双鱼所城航拍图,左下角为北门仅存的一小段护城河。(摄影:何玉帅 阮增豪)
双鱼所城周边还有配套军事设施,如双鱼水寨、双鱼炮台、烽堠等。明万历二年(1574)曾被倭寇攻陷,次年重修。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为县署衙门所在地,而它作为地方海防军事要地使用到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2002年公布为阳西县文物保护单位。
双鱼所城地图。(摄影:何玉帅 阮增豪)
数百年过去了,沧海桑田。双鱼所城的城墙虽然已于20世纪70年代被拆除,刻有“双鱼城砖”字样的城砖也被村民们挖去建屋,所幸整个城池的轮廓还在,东西南北诸门的位置也未变,东、西、北三道城墙还剩下中间的夯土墙,上面长满了荒草和杂树。护城河几乎干涸,只余北门一段,周围长满野草,有工人正在修建亲水平台。双鱼城村党支部书记张金生说,亲水平台修建完成后,游客可以待荔枝成熟时在这里观赏,景色非常美。
奇石与古井,那些关于建城的传说
双鱼所城全盛时,士兵在这里屯田练兵,繁衍生息,据说所城人口数可达3万之多。张金生介绍说,如今城里常住人口只有2000多人,姓氏有十数个,人数最多的是张姓。
城里至今庙宇众多,有羽宸张宗祠、关帝庙、文昌阁、城隍庙、北帝庙、华光庙、五显庙、真宇庵等,道教、佛教以及地方性信仰在这里和谐共处了数百年。
走在双鱼所城的街道上,见有几块堪称鬼斧神工的奇石,浑然天成、罕见稀有,它们分别是东门的石鼓、西门的石鸡、南门的石狗和北门的石人。
张金生说,这几块奇石除了石鸡后来因修路被炸毁外,石人、石鼓和石狗至今仍屹立如初。更神奇的是,石人还会“长高”,“可能是地质运动原因,与几十年前的高度相比,石人每年都在增高。村民们经常带小孩子前来贴着石人量身高,希望他们快快长高。”张金生说道。
双鱼古井,传说是由明朝刘伯温亲自勘点的。(摄影:何玉帅 阮增豪)
除了奇石,双鱼城里有一口古井也充满着神奇色彩。古井造型独特,井壁为天然红泥材质,不着一砖一石却十分牢固,历经数百年的消磨仍保存至今,它曾是双鱼城的重要水源。话说建城之初遭遇连月大旱,双鱼城临海,城内没有淡水资源,用水困难,加之蚊虫肆虐,士兵身上长了毒疮,又痒又痛。刘伯温途经此地,观测地形和风水后,让人凿挖了这口井,士兵们不但有水喝了,而且用井水洗疮,不久也痊愈了。这就是著名的“刘伯温点井”的故事。
文昌阁是双鱼所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着所城的文教功绩和辉煌历史。(摄影:何玉帅 阮增豪)
古城与古道,再度“携手”迈向复兴
2018年起,双鱼所城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3500多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因此焕然一新,成了阳西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张金生介绍,每逢周末古城里便遍布游人,最高峰达到500多人。
在双鱼所城的入口处矗立着一艘巨大的战船雕塑,战船的桅杆顶端是两条大鱼,中部则镶嵌着两块竖的牌匾,上书“双鱼城”和“海防古道”,船头的位置醒目地竖着十个大字“梦寻海防情,最忆双鱼城”。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海防古道正是双鱼所城打开复兴之门的“钥匙”。
双鱼所城海防古道航拍图。(摄影:何玉帅 阮增豪)
据了解,海防古道指的是位于双鱼所城北门外龙高山上的阳西古驿道示范段(上洋一溪头),全长约36.65公里。政府有关方面投资了1000多万元,正在修建整条古驿道及21处驿站、观景节点。
海防古道就在双鱼所城北门外的龙高山上。(摄影:何玉帅 阮增豪)
阳西文广旅体局文化遗产股负责人华封犁表示,海防古道的修复、开发和利用前景很好。海防古道的修复于2019年12月开始,秉持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所用石材均就近取山石,依据地形与原有石材来修复驿道。如今,上洋镇双鱼城至溪头镇马村段已经建成,上洋镇石门岭脚村至溪头镇石港陂士岭段仍在建设中。“上洋至溪头示范段的建设将整体提升沿途村镇的农林旅游和人居环境,沉睡百年的古驿道,正在被唤醒。”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