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乳源一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出资办“一亩试验田”,为村民探索致富新路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卢淑珠 李巧
“在秸秆上试种的赤松茸菌种已经扎根,长势很好!”28日,在试验田里巡查时,熊桂林发现一个月前试种的赤松茸菌已经破土而出,红伞伞、白杆杆的菌身格外惹人喜爱,便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乡村振兴办和驻镇工作队。
不争农时还能消耗废料
熊桂林是韶关市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的农业技术总监,也是这家企业的合伙人之一,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灵芝等各类食药菌菌种研究,至今已有十余年,是菌类研发和种植领域的“土专家”,也是新时代的“新农人”。
熊桂林告诉记者,赤松茸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营养价值高,口感极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赤松茸种植时间为冬闲时,不耽搁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特点,而且赤松茸种植投资小、见效快,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得到大力推广。
“种植1亩赤松茸,能消耗15到20亩秸秆,比如水稻秆、玉米杆、玉米芯、花生杆、花生壳,都可以利用。”熊桂林说,种植赤松茸最大特点是消耗农作物废料,赤松茸亩产1500至2500公斤,每公斤市场批发价约10元,零售价30至40元。
队员出资办“一亩试验田”
为什么高产值的赤松茸会在乳源县一六镇这个粤北小镇“成功扎根”呢?记者采访获悉,一六镇属乳源传统平原农业镇,每年种植早晚两造水稻,11月份完成晚稻收割,到次年4月早稻开耕,稻田有5个月的闲置期。如何最大化增加稻田产出效益,成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后重点思考的问题。
为实现稻田“一田三收”,一六镇政府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与镇、村干部进行座谈,最终决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一条“企业+农户”的帮扶模式,在乐群村打造当地第一个赤松茸产业种植示范带动帮扶试验点。
工作队5名队员,每人出资2000元,合计10000元,投资并承担亏损风险,流转乐群村集体1亩田地,试种赤松茸,由村委承担管理义务并享有收益,由熊桂林所在的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产品的收购与销售。
种给农民看带动农民增收
工作队队长苏益松介绍称,按照“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的工作思路,工作队希望通过“种给农民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村民看到赤松茸种植“技术简单、时间短、效益高”的特点,进而推广赤松茸种植项目,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能让农作物废料有效利用起来,避免村民秸秆焚烧引发风险。
一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也将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采取更多方式推广赤松茸种植,带动农户增收,走出乡村绿色生态产业振兴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