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村里也看不到垃圾了,水更清,天也更蓝了。”这是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上帅镇群众对所处生活环境的共同看法。近年来,连山以上帅镇为试点,按照“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清远连山以上帅镇为试点,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来源:清远日报)
据了解,该镇22个自然村100%达到整洁村及以上水平。该镇党委负责人韦秀枚介绍,针对初期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垃圾堆放点不科学等问题,镇里坚持全面整治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率先履行垃圾分类义务;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趣味游戏、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结合当地群众以壮族为主的特点,在垃圾分类收集亭上融入壮乡文化元素;科学规划垃圾运输线路,防止发生运输过程中的渗漏污染。
数据显示,上帅全镇先后投入40多万元,在镇街安装三分类垃圾桶(果皮箱)8个、在全镇22个自然村共设垃圾收集点43个,在政府机关单位设置二分类不锈钢垃圾桶31个,建有垃圾中转站1个,配备垃圾收集运输车4辆,每年投入农村生活垃圾运输经费16万元,确保全镇生活垃圾日清日运。
为防止环境卫生问题反弹,形成“垃圾不露天、不落地,定时定点上门回收,日产日清,全员联动”的长效管护模式,该镇实行保洁轮班机制,采取村民自愿报名,不设具体报名人数,村保洁员工资按出勤情况、组数和组员数计算,各自然村的村民均可参与,将名单上报村委会进行汇总分组,按区域配备保洁员,明确保洁员每天的巡洁路线,规定上门回收生活垃圾时间。
据了解,目前各自然村已成立保洁组52组,配备动态轮班保洁员300多名。各保洁组实行轮班保洁,组与组之间实行按月交班,下组对上组工作进行监督,保洁员和村民之间相互监督,保洁组组长将每月成效统计后反馈回村委会,计算保洁员积分和工资。同时,全面推行“门前三包”制度,每家每户都有“责任区”,村民之间相互监督管理,推动全镇人居环境再提质。
为确保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该镇实行分片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全镇范围内实行党员分片包干“1+N”“网格化”管理模式(即1名党员结对5至7户农户),每个自然村由1名镇干部、1名村干部包干,具体负责日常监督、巡查、协调和反馈任务,对各自然村的户、巷、绿化带、道路两旁等区域进行细化划分,做到卫生死角全覆盖。建立“2+1”模式(即组建党员志愿队、党员突击队和132名党员组成的“网格化”治理队伍),深入群众家中、走村过巷,开展垃圾分类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该镇加强监督,每个自然村均设置村民保洁监督投诉信箱和电话,村民可随时把村中保洁情况向村委会和相关部门反馈,形成保洁工作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村振兴督导组,每年设定一定的奖励资金,由镇、村两级把关,督导组不定期督导评分,按照考核结果奖励保洁先进自然村,再由各自然村对优秀的保洁组进行公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