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江冰丨羊城木偶剧院:想起布袋木偶的童年
  • 来源:云上岭南
  • 作者:江冰
  • 发表时间:2021-11-08 09:48

编者按:木偶剧,儿童剧,老城旧街区,在作者笔下牵连一体,自成一格。看似观看感想,却道文化存在与传播,木偶剧与孩子间互动,转刹犹如尼采感慨,“谁是谁的太阳”?

广州羊城,珠江南岸,俗称“河南”。有同福西路,一色骑楼,百年老街,为南岸海珠区的老城,当年“十三行”首富伍家居此附近;还有百年古刹海幢寺,香火延续。

偶然走进,霎那间回到1975年香港:石板深巷,巷口牌坊,老街食店,肠粉煲仔;香江珠江,同为骑楼,岭南风其间流荡:烟火气息,亲切相近。且古风犹存,应该是有不少故事的一条老街。

同福西路一侧洪德路藏着一间木偶剧院,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正上演大型人偶童话音乐剧《再见灰姑娘》,看着吊线木偶、布袋木偶,想起童年珍贵的快乐。

几位小学生误入童话世界,女生变为灰姑娘,饱受后妈折磨,三个男生变成鼠熊与南瓜,陪伴少女劳作。天上仙女降临,告知少女:等待一张参加皇宫舞会的请柬,一个王子的吻,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如此,方可返回人间。

家长带着幼儿买票观看,学龄前看热闹,小学生看情节,或许亦是似懂非懂。只是当灰姑娘演员突然现身观众间时,剧场一片欢腾,孩子喜出望外。

我呢?一边怀旧,一边思虑古老木偶戏当下的出路。

前年在高州看过非遗项目展示:茂名木偶戏,赤面关公,白脸曹操,古装古戏,胡琴锣鼓,边拉线舞动木偶,边念白歌唱,七八个人一台戏,煞是卖力。

但,几十人围着小舞台看,一半新鲜,一半热闹。

艺术剧院有17排,礼堂可坐好几百人,舞台不小,大幕拉开,演员台中真人表演,台后布景隐藏拉线人掌握木偶舞动,与台前呼应。真人表演时间约占七八成,只留很少时间给木偶,而且木偶造型,也有真人扮演,直接走上前台。

木偶式微,已然退居二线,甚至成为背景。此种舞台艺术,已与从前走村串巷的木偶戏班大为不同,演出方式、场地、观众审美习惯趣味已大相径庭。

电视、网络、手机时代,古老的木偶戏如何延续?借助动漫影视或可存活,但剧场观摩呢?

真人可扮木偶,但失去了拉线人,还是木偶吗?我在木偶剧院市场推广王晓静女士微信视频中——屡屡观赏老艺术家向青年艺人传授木偶戏技法,颇为感动:木偶上面灵活舞动,下面牵线者腾挪跳跃。

一姿一势一身手,招招皆有大讲究,功夫不浅,功夫很深;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另外强烈感受:木偶艺人乃强壮体力活!

无论如何,我内心仍坚定一个信念:千年老艺术还得想法活下去,承传给下一代。舞台艺术呢,不妨多种尝试,比如牵线演员不再隐身,不妨间歇走到台前,牵线拉线绝技亦有观赏价值。

让观众直接看到木偶艺人,真人与木偶联动,或许亦可相得益彰,成就一种互动之美。

就今天这场演出,至少在台前报幕抽奖时,不但奖品应该一色木偶,而且可以让艺人显身,直接表演拉线木偶。

让孩子了解木偶艺术,或许亦是播下一粒艺术的种子,风云际会,天作之合,或亦有开花结果的日子。

羊城木偶剧院,令吾忆起布袋木偶的童年,依稀可见,快乐喜悦;遥想祖先前辈之快乐,亦常与丰收喜庆相关;愿古老的木偶艺术亦若吾民族的集体记忆,一旦从暗夜中唤醒,美丽的黎明:清爽的风,绚烂的花,悄然而至。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等。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