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乐 文艺
上花船、祭龙王、跨火盆、拜高堂……10月24日上午,由18对新人组成的的珠海市斗门区第十届“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在美丽乡村南澳举行。
第十届“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
婚礼现场,观众首先看到的是迎亲接亲环节,18位新娘在亲友的陪同下在游船码头齐上花船。
新娘在亲友陪同下走向花船
伴随着大妗姐们悠扬的咸水歌声,接下来,新娘们在船上完成了三杯酒的“祭龙王”仪式。
新娘在“祭龙王”
上花船的亲友带着富有寓意的利是封和谷物
新娘们各自手持竹扇和一面红色镜子,身着红色嫁衣,在船头伫立。
18艘花船陆续驶向迎亲码头
花船载着新娘们穿过幸福桥,陆续到达婚礼现场。
花船驶过幸福桥
而在迎亲码头,18位新郎已早早等候在场。
新郎在迎亲码头等待新娘
在喜气洋洋的鞭炮声中,新郎接上新娘,一起完成跨火盆仪式。
花船抵达迎亲码头
新郎接新娘下船
来到主婚场,18对新人们在父母和主婚人的见证下完成了拜高堂仪式。
18对新人在夫妻对拜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是著名的侨乡,也是著名的水乡。斗门水上婚嫁习俗便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它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融汇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
经过了几百年的沧桑变化和数代人的融合、沉淀,这里形成了一种斗门水乡特有的民俗文化—斗门水上婚嫁习俗。这项习俗的婚嫁程序繁复多样,共有“夹年生”“拿茶叶”“择日”“使日”“起厨”“坐高堂”“上头”“嫁仪”“花船迎亲”“渡水饭”“拜堂”“闹洞房”“回门”13项。
花船上的新娘笑靥如花
“斗门水上婚嫁”有着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珠海市第一个国家级非遗名录,这一传统婚俗“土”而有风情,承载着斗门的记忆和疍家的乡愁,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根同源、文化价值认同感不断增强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