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文瑶
图/文瑶
10月16日,“遨游艺海五十春——倪惠英从艺五十周年表演艺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从倪惠英个人表演艺术、粤剧传承发展、作品创作革新、社会活动实践等不同角度出发,对倪惠英从艺50年来的艺术成就与艺术贡献进行学术探讨。有专家提出“倪腔”“倪派”的建议,引发众人的关注。
本场研讨会由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粤剧促进会、广州粤剧院、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共同承办。
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嘉宾合影
倪惠英成为粤剧界领军人
“我充分肯定倪惠英同志是继红线女老师之后,当代粤剧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在研讨会上,90岁高龄的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认为,倪惠英能成长为粤剧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教育。她有艺术的情怀和追求,且一生坚定地忠于粤剧,同时又能打开思路与时俱进,并且积极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黎子流提出,当前粤剧艺术应该要站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继续前进,重新出发,同时要坚持文化自信,继续培育年轻一代演员和观众。
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
此外,黎子流老市长还称赞《遨游艺海五十春——倪惠英从艺50周年晚会》的演出非常震撼,“整场晚会由一个‘情’字构成,有人情、亲情、友情、艺情、感情,将‘五情’融入其中,真挚感人。”
一级编剧何笃忠
“惠英同志用半世纪的努力完成了艺术人生的五个阶段:从演艺新苗到优秀青年演员,到粤剧名旦,再到德艺双馨表演艺术家,现在她接过红线女老师的旗帜,成为了粤剧界的掌门人、领军人。”一级编剧、广东粤剧促进会副会长何笃忠如是说。
学者提出“倪惠英模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用三个“自觉”总结倪惠英的艺术人生。他认为,倪惠英有着高度的“艺术自觉”“文化自觉”“理论自觉”,这是她艺术生命常青的重要源泉。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高扬从“被压迫者戏剧”的角度出发,以《土缘》《睿王与庄妃》《花月影》等作品为例,阐述倪惠英如何通过粤剧革新,实现艺术突破,最终推动粤剧发展的积极意义。
他表示,倪惠英编纂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新的技术来把艺术封存下来,给戏曲界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先例,同时也体现倪惠英难得的文献精神。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董上德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董上德提出“倪惠英模式”。他认为,倪惠英具有将舞台经验转化为追根溯源的自觉意识,再由自觉意识上升为粤剧史意识。通过“舞台之上”与“案头之上”相互结合,构成“倪惠英模式”。“一位表演艺术家能够构成自己的剧种史意识,我想在中国很罕见。”董上德说。
“倪腔”可成未来研究方向
“倪惠英是一个有大抱负、大情怀、大格局、大智慧的人。”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看来,倪惠英对粤剧艺术守正创新,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投入粤剧的传承与教育事业中,精神很宝贵。
他谈到,“多次研讨会已经提出‘倪腔’、‘倪派’,我觉得这一点不要犹豫。山西有‘新四大声腔’,我们粤剧为什么不能提‘倪腔’呢?红线女老师当年跟倪惠英说‘你的嗓音条件跟我不一样,你不能跟我学,你与我不同”。这恰恰是形成‘倪腔’很重要的原因,从天生条件到演唱方法,倪惠英与红腔都是不一样的。倪惠英的贡献是声腔艺术的贡献。”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
对此,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皮健认为,关于“倪腔”“倪派”的探讨可以成为今后研究倪惠英艺术的方向。
粤剧名家倪惠英
“我是党培养出来的文艺工作者,成长在中国社会进程中的巨变、转型期。我遇到粤剧发展的最好时期,尽管其中也有艰难的坚守、突围。粤剧是汇聚我们这方水土人乡音乡情乡愁的精神家园,也是我的生命依托。在粤剧最艰难的时期,催生出我强烈的使命感:我们要保住粤剧,保住这个方寸舞台。我们也是这样去做的。”倪惠英在研讨会上说:“这次最大的感触是让我厘清今后的路。我一直觉得粤剧是我的终身事业,我要继续学习,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要有新的作为,要有新的担当。”